德國 郵政裁員8000人
德國郵政今年將裁員8000人,因實體郵件收發量萎縮。圖為呂貝瑙水上郵差,顯現當地運河生態特色。圖/美聯社
英國 縮減郵寄服務
英國皇家郵政也面臨改革。圖為一名英國郵差冒著大雪寄信。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過去,人們期待郵差送來信件、明信片或婚禮邀請函,但在數位化浪潮下,這些都成為LINE或電子信箱的一封訊息。丹麥國營郵政服務公司日前宣布,21世紀後信件數量下降90%,決定今年底將停止所有實體信件投遞,結束400年郵政服務。此外,由於信件業務量縮減,德國郵政今年將「以符合社會責任的方式」裁員8000人;英國皇家郵政則在研擬,把非限時的一班信件延後發送,縮減服務。
丹麥與瑞典政府共同營運的「北方郵政」(PostNord),日前宣布,年底停止丹麥信件投遞業務,但仍會保留包裹寄送業務,瑞典信件與包裹業務不受影響。
丹麥的北方郵政執行長佩德森(Kim Pedersen)表示:「我們為丹麥人民服務400年,結束郵件遞送服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丹麥數位化程度愈來愈高,我們需要處理的信件數量極少,相關業務衰退的趨勢顯著且未能盈利。」
北方郵政2026年起會將核心業務轉向包裹遞送,並計畫今年6月起,拆除丹麥境內1500個信箱、郵筒;丹麥北方郵政4600名員工中,有1500人將失業。恐怕最讓人懷念的,會是豎立街頭逾百年的紅色郵筒,1915年丹麥街頭有1萬5000個郵筒。
手機App 包辦帳單、付款
丹麥是世界上數位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手機應用程式(App)幾乎包辦所有事情,很少人使用現金支付交易,智慧手機就能查看個人駕照和健保卡,銀行對帳單、信用卡帳單和市政府信函均以電郵方式發送。丹麥公共服務透過「數位郵政」(Digital Post)App,或其他平台發送訊息。2000年以來,實體信件數量自14億封信降至2024年的1.1億封。
北方郵政取消信件投遞,影響最大的族群是中高齡長者,儘管高達95%丹麥人使用「數位郵政」APP,但調查發現仍有27.1萬人仰賴紙本信件通知,尤其許多長者非常依賴定期送達信件,包括醫院預約、疫苗接種或與家庭護理等通知信。
有人指責是郵政自由市場化導致,丹麥2024年推出新版《郵政法》,開放信件市場,引入私人公司競爭,郵件不再免徵增值稅,導致郵資成本上漲。
媒體表示,一封信郵資達29丹麥克朗(約新台幣139元),信件數量就開始減少。丹麥配送公司Dao將在2026年接管信件服務,想寄信要到指定站點投寄。
郵件量不斷萎縮 全球趨勢
由於數位化,歐洲許多郵政服務都陷入困境,全球物流業巨擘DHL集團旗下德國郵政服務公司最近也宣布,由於傳統文書信件數量持續下滑,以及與工會達成薪資協議導致人力成本攀升,儘管包裹業務營收增加,仍無法彌補總體郵件量不斷萎縮及成本攀升的衝擊,今年將裁員8000人。
英國皇家郵政也面臨改革,20年前,皇家郵政每年投遞200億封信,現在驟降至66億封,幾年內會進一步下滑至40億封。英國通訊監管機構Ofcom建議皇家郵政每隔一個工作天再遞送二等信件,即非限時的一般信件,可節省數億英鎊。Ofcom表示,研究顯示多數信件都不急,且對消費者來說,可負擔性和可靠性比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