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近年興起結合IP辦活動,圖為去年海綿寶寶進駐新竹市青草湖。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地方政府近年興起結合國際知名IP辦活動,高人氣的吉伊卡哇、角落小夥伴、海綿寶寶等都成了活動主打,2月落幕的台灣燈會也首創打造寶可夢、進擊的巨人燈區,朝聖人潮一波波。學者憂心,本地原生IP失去養分,未來恐難翻身。
IP是指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包含企業、品牌、公司將其擁有的角色、形象、標誌或相關創意作品,透過註冊商標確保其獨特性和法律地位。若需要使用就必須取得授權,近年常見用於商品化或聯名活動等,創造多元話題。
授權複雜 審核嚴格
國際知名IP角色大量來台,學者喜憂參半。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主任趙哲聖說,地方政府偏好購買現成國外IP辦活動,短期確實能快速吸引人流與話題,但長期下來恐削弱本土IP發展機會,若本地原生IP不斷缺乏刺激與養分,也可能失去外銷成功的機會。
該如何讓台灣原創IP也有機會出頭天?趙哲聖建議,政府可設立補助或獎勵機制,鼓勵地方活動優先使用本土IP,讓「IP共創」模式運行,如與本地創作者合作,將國外IP與本土元素結合,逐步提升本土IP競爭力和能見度。
國際知名IP大舉來台的「眉角」不少,不只授權複雜,各樣設計都要經過授權方審核,以免侵權或傷了IP形象;台灣燈會「卡比獸」遇強風暫停演出,充氣或消風過程畫面就保密到家,新竹市兒童藝術節與三麗鷗授權合約長達80頁。
「國際知名IP的形象維護也非常重要。」桃園市觀光旅遊局長周柏吟透露,高12公尺的巨型卡比獸是專為此次台灣燈會打造,想要營造卡比獸懶洋洋躺在青塘園模樣,事前評估審查非常久才通過,從試營運第一天到燈會結束,日方全程守在現場。
新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有感「授權」是IP聯名活動的關鍵,尤其不同角色IP授權因各自所屬總公司或代理公司規定不同有所差異,比一般活動更需要前置溝通時間。
行銷城市 黏著在地粉絲
公部門自推吉祥物IP,化身人偶或納入文宣設計,台中石虎家族及以台灣黑熊為原型的台北熊讚、高雄熊、觀光署喔熊,都是受歡迎的吉祥物。
桃園吉祥物IP十多款,近期還要催生推廣蔬食的「蜜蜂科長」。
新竹市政府去年全新推出「皮卡」、「風寶」、「種子小夥伴」3個吉祥物IP,成為市府局處行銷宣傳的新亮點,包含兒童節禮物、市長獎禮品提袋、市府義工背心,甚至是電動公車車身都看得見皮卡的萌樣;新竹縣政府則替皮皮獅辦生日趴,黏著在地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