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植入人體 讓醫師掌握即時數據 加速治療效果 微型感測器 助攻復健療程 編譯/韋士塔 |2025.03.15 語音朗讀 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微型植入式感測器,可加速復健療程。圖/Shutterstock.com研究人員把感測器植入骨折的老鼠體內。圖/自然期刊新型儀器可追蹤患者的復原進度。圖/IG@uoknightcampus 俄勒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復建新技術。圖/IG@uoknightcampus骨骼受傷的復健過程通常很漫長。圖/資料照片 編譯/韋士塔 醫學技術日新月異,傷害復健領域也迎來新變革。近來,運動醫學領域傳出好消息,研究人員開發微型植入式感測器,能為患者量身打造復健計畫,有可能顛覆傷病復健的療程。現代醫學日益倚賴數據來擬訂治療方案,傳統的骨骼傷害康復治療,往往以醫生的經驗和患者的感受為主,但這種方式充滿不確定性;有些患者可能因為過度訓練而延緩癒合,或因為運動不足而導致肌肉萎縮、骨質流失。有鑒於此,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微型感測器,能夠即時監測骨傷癒合的狀況,讓醫師與患者能依據數據精準調整復建方案。研究團隊在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報告中指出,這些微型感測器可植入骨骼內部,利用壓電效應或其他感測技術來檢測骨骼的壓力、位移和應力等參數,並將這些數據回傳給醫療團隊。研究人員指出,即時數據能讓醫師更準確判斷治療效果,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例如,感測器顯示患者的骨骼癒合進展緩慢,醫師可加強康復訓練或調整用藥。除了即時數據,這些感測器還可透過數據分析來預測復健進度,透過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醫師可參照病例大數據,為患者制定專屬的復健療程。俄勒岡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股骨骨折的老鼠進行實驗,將微型感測器植入其骨骼內部,然後透過不同的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來觀察康復情況,以及抗阻力運動對骨癒合的影響。測試結果顯示,進行抗阻力運動的老鼠,骨骼的癒合速度明顯高於進行普通運動的對照組。這個結果代表訓練強度對骨骼癒合的影響性,也證實微型感測器能夠提供實際數據,讓醫療人員根據患者的狀況進行最佳化治療。研究團隊表示,微型測感器技術的潛力令人期待,這項技術不僅能用於骨傷復健,也能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關節損傷、韌帶損傷,以及術後康復等。醫師可透過數據,掌握每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反應,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讓復健效率最大化,以縮短康復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未來,微型感測器也可能與其他技術整合,如虛擬實境(VR)和擴張實境(AR)等。透過這些技術,患者能接受更具沉浸感的復健訓練,讓復健過程不再枯燥沉悶。參與這項研究的俄勒岡大學歌德柏格實驗室副總裁兼執行主任歌德柏格(Bob Guldberg)博士說:「我們希望微型感測器能實際應用於臨床環境,準確分辨傷害類型和嚴重程度,幫助醫師制定最合理的復建方案。」報告指出,隨著這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未來的復健過程將會變得更高效、精準和人性化。隨著愈來愈多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微型感測器勢必會在未來的醫療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讓更多患者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前一篇文章 從空氣捕獲二氧化碳 轉化永續燃料 太陽能反應器 減碳新助力 下一篇文章 以檸檬香桃木開發 靈感來自原住民自然療法 新型水凝膠 讓傷口更快癒合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美南平原市大遊行 新州佛光人同樂2025.09.0403斷句。段落。章節2025.09.0404公益音樂會 金蓮淨苑音緣傳情2025.09.0405紐西蘭國防部軍官 參訪北島佛光山2025.09.04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3 2025.09.0407陸93閱兵 中俄朝元首世紀同框2025.09.0408【撫今追昔】台北監獄圍牆與戰俘紀念碑2025.09.0409大豆油墨2025.09.0410環保印刷原則2025.09.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人類抗老 寄望寄生蜂超能力細胞級穿戴式裝置 探索大腦祕密 作者其他文章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人類抗老 寄望寄生蜂超能力細胞級穿戴式裝置 探索大腦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