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賑饑息盜

文/嚴陽 |2025.03.14
167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北宋皇祐元年(一○四九),京城開封以東地區,因為受災的百姓四處遊蕩,生活沒有著落,頻繁發生盜搶之事。宋仁宗打算增加兵力防備,於是派遣劉夔前去鎮守鄆州(今山東菏澤鄆城縣)。然而到了鄆州,劉夔卻是打開官府的糧倉賑濟饑民,因此救活許多百姓,盜賊也漸漸減少,最終消失了。

京城附近治安惡化,宋仁宗高度警惕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加提防任其發展,說不定真可能動搖政權。但是,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方式來解決問題,又是可以商榷的。從宋仁宗最初「益兵為備」看來,至少是有武力鎮壓的預案;但是劉夔上任後,採取了懷柔之法,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方法無疑更好,因為劉夔對症下藥,開對了藥方。

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不到饑寒交迫、走投無路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揭竿而起造反起義的。為什麼?因為儒家思想的長期浸淫,教導人們安分守己,也因為造反起義的代價往往十分慘痛,一旦失敗將面臨「誅滅九族」的懲罰。

所以,當社會產生動蕩,其源頭往往是因為天災人禍導致百姓衣食沒有著落,不得不尋求其他生路。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正視他們面臨的困境,通過開倉賑濟這類方法予以紓解,落草為寇的百姓自然願意放下手中的鋤頭鐮刀。

而劉夔無疑是一位非常了解老百姓處境的朝廷命官,所以,他採取了十分平和且對路的方法來平息事態,也就是「發廩賑饑民」。於是,一場危機輕鬆地被他化解了。

我們可以想像,假如他採用另一種方式,以武力鎮壓來對付這些饑民,結果很可能導致矛盾升級,危機擴大,讓更多的百姓投身到反饑餓、反鎮壓的武裝鬥爭中。即便一時將亂民鎮壓下去了,但朝廷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卻有可能因此加深,日後哪怕只是一點點火花,都會在遍地燃起熊熊大火。如此這般,朝廷的麻煩也就更大了。

所以,盡管中國的老百姓十分溫順、善良,但對於統治者來講,是不是也該更加珍惜這樣的社會環境,給予百姓更多愛護、關心,以及更多的尊重與保護?當然,我們也知道,從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來看,一些統治者更相信權力與武力,老百姓若是不服,他們就試圖壓服,所以,類似的悲劇總是頻繁上演。

劉夔賑饑息盜,能不能給今天的我們一些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