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不少人都有吃完飯後昏昏欲睡的經驗,例如午餐後回到辦公位置感覺超想睡覺,或者是回家吃完晚餐躺在沙發上不小心睡著,造成晚上失眠、隔日白天沒精神的窘境。日本消化科醫師鈴木隆二表示,從減少進食量、注意碳水化合物比例等五方式,可以讓避免飯後嗜睡的問題。
為什麼吃完飯會變得很想睡覺?鈴木隆二指出,進食後人的身體會努力進行消化,如果餐點份量太多、或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時,血糖值快速上升後又下降,會給身體帶來壓力,大腦會啟動「節能模式」,並且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因此產生睏倦的感受。
如何預防「飽睏」,鈴木隆二點出:第一,減少進食量,可以試試少量多餐;第二,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因為它容易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尤其是精緻澱粉如白飯、麵食;第三,調整吃飯的順序,依序為蔬菜、蛋白質最後才是碳水化合物,並且在過程中充分咀嚼食物、放慢進食速度。
第四,蔬菜要吃夠,理想的份量如:一碗沙拉、超市裡販賣的一袋處理好的蔬菜,可以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材像是花椰菜、菠菜和蘑菇都能有效預防血糖激烈波動。第五,飯後散步或攝取咖啡因,飯後不適合激烈運動,但可以做一些輕度活動來穩定血糖、減少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