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魚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家事不但瑣碎,做起來又非常花時間,總是避之唯恐不及,或是當作不得不做的苦差事。但對姐妹淘君君來說,做家事並非一人之事,也不僅代表瑣碎及無聊,而是有如職場管理般,需事先規畫及擬定流程。
君君認為婚姻要肩負的從來不只有愛,還有隱形的情感付出,與無明定時間的家務勞動,因此,需要明定家務分工。
君君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很多夫妻在爭執誰該做什麼家事,或比較誰對家庭付出較多時,往往陷入一種鬼打牆的無限迴圈中。但事實上,隨著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對家事的想像和擅長的部分也不盡相同,若要一味計較誰做家事的時數較多,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
舉例來說,對於擁有理工腦的老公而言,也許修電扇、檢查水表之類的工作,可以得心應手,但是若遇到需要套用語言邏輯的例行性事務,就常常會「出槌」。好比說,請他下班後順便買瓶醬油,若看到辣油,多買五瓶,結果很不幸的,他總是搞不清到底要買哪一種油?要買多少?或是請他收拾一下桌面,結果他把桌上的物品都移到地上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不得已,老公只好將任職於小企業的職場技能,包括系統化的建立與確認動線流程,將所有家事圖像化,並建立檢核表。例如,將晒衣服流程中的衣物分類、添加洗滌劑、洗衣機設定條件及晾晒作業等一一列出,有做到即打勾勾,如此一來,老公終能慢慢上手,君君也樂得能將更多的家事技能傳授出去,好脫離「跪婦」生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