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
文/乘相
二○一六年八月,老師帶領沙彌學園二十位學長,回到台灣總本山參加「佛光山徒眾講習會」。雖然當年我沒能參加尋根之旅,但老師和學長們回來跟我們分享說,聆聽師公的開示,是一種深刻啓發和感動的體驗,讓大家對出家修行的道路,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加堅定的信心。
講習會後,師公在傳燈樓跟學長們拍大合照,並慈悲開示讓我們沙彌永遠記住的「五句話」:要終身做和尚、佛光山是我們的家、要復興印度佛教、要弘揚佛法遍天下、要安住身心。這五句話不僅是師公對我們的期許,更是師公給我們在修行道路上的明確指引。
今生有福報能夠聽到師公的開示,真是難遭難遇。師公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讓我們不再是從前那個幼稚的小沙彌。師公給了我們沙彌一個很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將來我們要復興印度佛教。為了達成使命,我們必須要「安住身心」。
這句「安住身心」,提醒我們修行人的色身和內心,都要能穩定、平靜與和諧。無論外面的環境如何改變,出家修道人都要學會保持內心的安定。這需要我們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個性,保持正見、正念,才能在任何情況的考驗下,不受誘惑而保持內心的寧靜。
雖然在沙彌學園有師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傳授知識與佛法,帶領我們五堂功課等,點點滴滴的生活和學習,可是人生的道路,還是要自己走,在遇到挑戰和挫折時,自己要能夠「安住身心」,決定未來的方向。有些考驗,在缺乏毅力和決心的青少年時期,難免會讓人經不起考驗而退道心。
師公在《佛光菜根譚》說:「想要成功立業,必須堅持理想;欲得美夢成真,就應切實力行」。唐朝玄奘大師,因為「安住身心」在取經的使命上,所以能意志堅定的獨自橫跨炎炎沙漠,經過危峰兀立的喜馬拉雅山,最終取得世間的佛法至寶。
師公教導我們要「安住身心」,常常「回頭轉身」反省自己,對父母師長、對社會大眾,乃至對世界,是否有什麼貢獻?是否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發心?為常住做事,是否安住用心,以慈悲喜捨認真完成工作?經過這樣的自我觀察,個性就會愈來愈單純善良,漸漸接近師公「貧僧」的性格。
師公的教誨、師長的指導和父母的愛護,就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佛道,讓我在修行的路上充滿信心和力量。未來,我將以師公的五句〈慈示〉為依據、為根本,努力修行,弘揚人間佛教,為眾生帶來更多的慈悲與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