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位於巴黎的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自5日起,舉辦為期3周的「台灣布袋戲」系列活動,不僅以台語發音「Pòo-tē-hì」作為正式名稱,更邀請台北偶戲館親臨現場,透過金光布袋戲,帶領法國觀眾練習台語口條。
策展人劉展岳表示:「期待未來當法國人提到台灣布袋戲時,都能準確說出Pòo-tē-hì。也希望這場活動能激發新一代法國學生前往台灣,學習當代的台灣布袋戲藝術,推動80年代以來更新一波的台法交流。」
早在1979年,布袋戲國寶大師李天祿便曾造訪巴黎,與早年遠赴台灣向他拜師的法國弟子們於東語校園齊聚,向法國學生介紹布袋戲。只是這段交流年代,「台灣布袋戲」被法國人稱為「Marionette chinoise à gaine」,直譯為「中國手套型偶戲」。
劉展岳說:「我們希望以藝術作為媒介,讓法國人認識此刻的『台灣布袋戲』,將原本的名字『Pòo-tē-hì』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