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大提琴 聲聲喚和平 |2025.03.02 語音朗讀 4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塞爾維亞 報廢槍枝吉他 不少音樂家從戰爭的廢墟中找到希望,將飛彈、槍枝打造成樂器,讓音樂成為對抗暴力最有力的方式。圖/取自IG@galleriacontinua烏克蘭 飛彈大提琴 圖/取自positive官網烏克蘭 飛彈風琴 不少音樂家從戰爭的廢墟中找到希望,將飛彈、槍枝打造成樂器,讓音樂成為對抗暴力最有力的方式。圖/取自IG@galleriacontinua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戰爭的廢墟中,音樂成為對抗暴力最溫柔卻最有力的方式。烏克蘭作曲家格里霍里夫(Roman Hryhoriv)拾起2022年落在烏克蘭、尚未爆炸的Uragan MLRS飛彈,將其內部炸藥移除,改造為一把大提琴。他以這件樂器創作了〈地獄箭聲〉與〈未生之歌〉,音色沉重如金屬般低鳴,帶著葬禮般的哀悼氛圍。他形容,演奏這件樂器是一場「淨化儀式」,既是哀悼,也是對未來的期盼。「這不僅是一件樂器。」格里霍里夫說:「它承載烏克蘭人的苦痛,象徵我們共同經歷的恐怖與掙扎。沒有其他樂器能表達這樣的情感。」他日前在英國牛津的音樂會上公開演奏這把飛彈大提琴,並與基輔室內樂團合作,透過音樂訴說戰爭的殘酷。這場音樂會由牛津劍橋基金會主辦,所得資金用於資助烏克蘭年輕學子前往英美留學,培育未來重建家園的力量。在烏克蘭利維夫火車站,另一件特殊的樂器也引發關注,一架由俄羅斯飛彈殘骸製成的飛彈風琴,今年1月19日首次公開演奏。音樂家博蘇克(Olesya Borsuk)在發表會上彈奏經典烏克蘭樂曲,將戰爭的殘餘轉化為音樂。飛彈風琴安裝在火車站中央大廳,以殘缺與不和諧的音色,訴說戰爭帶來的斷裂與傷痛。儘管外觀如同傳統樂器,但它的外觀結構提醒著人們戰爭的代價。對於每天往來的旅客而言,它不只是樂器,更是一座見證歷史的紀念碑。博蘇克說:「透過音樂,我們將痛苦轉化為力量,提醒世界不要遺忘戰爭的傷痕。」 塞爾維亞藝術家馬庫拉(Nikola Macura)則致力將軍事廢棄物轉化為樂器。他用火箭發射器製作大提琴,低音渾厚,如戰場的迴響;以步槍與軍用頭盔製成吉他,讓殺戮工具轉變為音樂的媒介;並用彈匣與急救箱組裝小提琴,使廢棄武器發出和平的聲音。 馬庫拉的願景是組建一支完整的「武器樂團」,由曾參與戰爭的退伍軍人演奏這些樂器。「這些曾被用來摧毀生命的武器,現在成為創造音樂的工具。」他說:「我希望這能讓人們重新思考戰爭的意義,讓它不再只是過去的傷痛,而是未來和平的提醒。」這些由武器改造而成的樂器,既是藝術,也是反戰的象徵。它們提醒人們,戰爭武器帶來的破壞,也可以轉化為鼓舞人心的力量。 前一篇文章 地宮珍寶入宮 佛光山大雄寶殿寫入歷史 下一篇文章 川澤會不歡而散 美烏礦產協議前途未卜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如是說2025.07.0209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輕颱丹娜絲今明風雨最大 6縣市今停班課 住星際旅館 神遊外太空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