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大提琴 聲聲喚和平

 |2025.03.02
408觀看次
字級
塞爾維亞 報廢槍枝吉他 不少音樂家從戰爭的廢墟中找到希望,將飛彈、槍枝打造成樂器,讓音樂成為對抗暴力最有力的方式。圖/取自IG@galleriacontinua
烏克蘭 飛彈大提琴 圖/取自positive官網
烏克蘭 飛彈風琴 不少音樂家從戰爭的廢墟中找到希望,將飛彈、槍枝打造成樂器,讓音樂成為對抗暴力最有力的方式。圖/取自IG@galleriacontinua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戰爭的廢墟中,音樂成為對抗暴力最溫柔卻最有力的方式。烏克蘭作曲家格里霍里夫(Roman Hryhoriv)拾起2022年落在烏克蘭、尚未爆炸的Uragan MLRS飛彈,將其內部炸藥移除,改造為一把大提琴。他以這件樂器創作了〈地獄箭聲〉與〈未生之歌〉,音色沉重如金屬般低鳴,帶著葬禮般的哀悼氛圍。他形容,演奏這件樂器是一場「淨化儀式」,既是哀悼,也是對未來的期盼。

「這不僅是一件樂器。」格里霍里夫說:「它承載烏克蘭人的苦痛,象徵我們共同經歷的恐怖與掙扎。沒有其他樂器能表達這樣的情感。」

他日前在英國牛津的音樂會上公開演奏這把飛彈大提琴,並與基輔室內樂團合作,透過音樂訴說戰爭的殘酷。這場音樂會由牛津劍橋基金會主辦,所得資金用於資助烏克蘭年輕學子前往英美留學,培育未來重建家園的力量。

在烏克蘭利維夫火車站,另一件特殊的樂器也引發關注,一架由俄羅斯飛彈殘骸製成的飛彈風琴,今年1月19日首次公開演奏。音樂家博蘇克(Olesya Borsuk)在發表會上彈奏經典烏克蘭樂曲,將戰爭的殘餘轉化為音樂。

飛彈風琴安裝在火車站中央大廳,以殘缺與不和諧的音色,訴說戰爭帶來的斷裂與傷痛。儘管外觀如同傳統樂器,但它的外觀結構提醒著人們戰爭的代價。對於每天往來的旅客而言,它不只是樂器,更是一座見證歷史的紀念碑。

博蘇克說:「透過音樂,我們將痛苦轉化為力量,提醒世界不要遺忘戰爭的傷痕。」  

塞爾維亞藝術家馬庫拉(Nikola Macura)則致力將軍事廢棄物轉化為樂器。

他用火箭發射器製作大提琴,低音渾厚,如戰場的迴響;以步槍與軍用頭盔製成吉他,讓殺戮工具轉變為音樂的媒介;並用彈匣與急救箱組裝小提琴,使廢棄武器發出和平的聲音。  

馬庫拉的願景是組建一支完整的「武器樂團」,由曾參與戰爭的退伍軍人演奏這些樂器。「這些曾被用來摧毀生命的武器,現在成為創造音樂的工具。」他說:「我希望這能讓人們重新思考戰爭的意義,讓它不再只是過去的傷痛,而是未來和平的提醒。」

這些由武器改造而成的樂器,既是藝術,也是反戰的象徵。它們提醒人們,戰爭武器帶來的破壞,也可以轉化為鼓舞人心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