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急診壅塞難解,突顯醫護出走、病床關床困境,健保署與衛福部醫事司、急診醫學會等開會討論,盼改善問題。圖/黃仲裕
【本報台北訊】全國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提出健保給付改革方向。衛福部健保署昨與急診醫學會、醫界共同討論,將新增急診護理費、留觀床醫師診察費等支付標準,並研議提高重大外傷支付標準,其次調整重、中度急救責任醫院給付,新制預計5月正式上路;並於4年編列100億元提高所有病房護理費支付標準,統整各項計畫1年將挹注逾30億元,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醫療。
重中度急救醫院 給付也調整
今年農曆年節前即出現急診壅塞,衛福部於2月8日、13日及本周一陸續召開3場會議,擬定3大短期因應策略,分別為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強化民眾分級就醫資訊。兩大中長程改革方向為強化護理人力整備及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研議健保調整給付。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急診壅塞已慢慢趨緩,但仍需長期策略,急診支付標準方面,以往護理費包含在診察費,未來兩者分列,依患者檢傷分級不同,給予不同給付,並會適當增加;現在急診壅塞,許多病人待在「留觀床」,將新增留觀床醫師診察費,讓各科醫師協助照顧患者,同時提高留觀床的護理給付;會議中也請外傷醫學會研議增加給付,相關經費每年估計達數億元,尚待精算。
石崇良指出,醫學中心加護病房壅塞,將調整重、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給付,目前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約56家,27家是醫學中心,其他為區域醫院,未來將全面調升以醫學中心加護病房給付;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有76家,其中26家為地區醫院,也將比照區域醫院加護病房來給付,讓病人不要過度集中醫學中心,經費1年預算挹注5.8億元。
石崇良說,關於護理師、醫師、加護病房及重中度急救責任醫院支付標準提升,預計3月中旬經醫院總額協商會議討論,3月下旬再送健保共擬會議通過,4月預告,預計5月1日可以上路。
放寬在宅照護 縮短住院天數
另外,為增加病房住院效率、縮短病人住院天數,將研議放寬「在宅急症住院照護試辦計畫」對象及項目,不見得是針對急性個案,也可以是住院穩定提早出院的患者,並建立在門診進行抗生素治療模式,讓感染發燒患者並非要住院治療,以及將住院手術改為門診手術等,預計新的治療模式將於下半年上路。
為解決急診壅塞的源頭,石崇良說,將全面提高所有病房護理費,目前因護理人力不足,醫院而關病床,並讓加護病房病人可以順利轉出到一般病房,預計未來4年將投入100億元經費,1年約25億元,適當調整病房護理費,期望留住護理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