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關於健康檢查,是求得一份心安的數據報告,或是一份等待紅字指引就醫科別的通告?年年做健康檢查,身體可有一年比一年好?醫師指出,健康檢查報告呈現的是「現在的自己」,但先天基因不會改變,所以要追求健康,就必需從日常生活進行調整。
安法診所院長王桂良表示,所謂健康檢查,是根據可以完整呈現自己生活型態的檢查報告上的數值,進行追本溯源的精確解讀與探究,找出從源頭來控管健康的路徑,排除該排除的致病因子,將一切生活調整為「速配基因」模式。
他強調,唯有啟動「避凶」、「趨吉」雙模式對待基因,每天都為自己的身體做一點正確、有益的事,才能期待健康檢查一年比一年好,並維持在最佳狀態。
健康檢查的目的,不只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疾病篩檢,更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
王桂良說,攸關「疾病」與「老化」的三大系統:內分泌、免疫、自律神經,內分泌變化與年齡相關,環境因素影響免疫功能,生活作息會調節自律神經。
調節基因表現,走向健康路徑,也有三大策略:一是調整生活型態:均衡的飲食,充足的運動,適當的紓壓,良好的睡眠;二為營養干預:補充必需的抗衰老營養素;三是細胞照護:清除衰老細胞,修復受損細胞,再生健康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