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台急診壅塞,衛福部三度舉行會議討論,要求強化分級醫療,並認為待天氣轉暖,疫情及急性疾病減少,問題就會解決。事實上,急診壅塞非一日之寒,去年衛福部健保會會議中,衛福部健保署秀出數據,醫學中心急診檢傷分類最嚴重一、二級比率提升,已符合分級醫療趨勢,但重症患者在急診等待時間,卻不斷拉長。
根據健保會資料,急診檢傷一、二級病人暫留急診時間上升,以醫學中心檢傷一級為例,去年上半年比前年下半年多出1小時。劉淑瓊表示,檢視關鍵急診品質指標,病人8小時內轉入加護病房比率,2017年為72%,至2023年剩下60.3%;急診病人完成緊急處置後,進入加護病房時間小於6小時比率,則從2012年74%,下降至2023年49.4%。
此外,衛福部要求醫院積極調度病床,但各醫院幾乎都已心力交瘁,台大醫院「特等病房」一夜近萬,以往常有空床,最近卻是一床難求。向來以「絕不拒收病人」為理念的林口長庚,更是吃盡苦頭,因為護理人力不足,「再怎麼調,床位還是有限。」
專家紛紛點出,護理人力不足是癥結點。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高靖秋直言,護理師轉職非常容易,包含移民至美澳職業、投入長照或航空領域等,如果不願意投資醫護,急診壅塞的問題可能無法馬上解決,希望拉高護理人員薪水,「每個月加薪1萬塊一定有感」,人力穩住後就能補人、把床開出。
卓榮泰昨指出,對近期醫療造成民眾不便及對生命造成危險與不安深感遺憾,政府會有充分準備,推動住院整合照護系統,這是未來須完成的目標。他還說,鎮行政院將推動10大「健康台灣」新制,促進健保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