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迄今,各大醫療院所的急診室人滿為患,醫護人力吃緊。圖/林俊良
【本報台北訊】一名重症患者日前被送至高雄某醫學中心急診,但院內加護病房滿床,無法收治,聯繫高雄、台南、嘉義等十多家大型醫院,均無法後送,最後緊急送至遠在150公里外的成大附設醫院斗六分院,但患者仍因敗血症過世。
上述事件令醫界想起2005年「邱小妹事件」。邱小妹事件起因於醫療轉診制度失衡、台北市政府災難應變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失當,病童邱小妹從台北轉至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後死亡;該事件後,衛生單位整頓台灣急診救護醫療體系。20年後類似悲劇再度上演,但此次病患過世的關鍵是護理人力短缺造成急診壅塞,加護病房滿床所致。
麻醉專科護理師林費茱在社群平台貼文,該名個案從高雄一路往北找ICU(加護病房)床位,最後轉院到成大附設醫院斗六分院,但病情十分危急,打開腹腔後,發現排泄物已瀰漫整個肚子,最後因敗血症導致死亡。
病房小夜班 1人照顧15患者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院際之間調度相互支援是常有的事,目前雲林各醫院急診和ICU病床經常滿床,確有一床難求窘況,不過,醫院之間還是都會彼此調度,盡力協助,救命為先。由於醫療及病床業務牽涉健保單位業務,詳細情況仍須請教健保單位。
林費茱直言「台灣的醫療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全台護理師缺短,讓這名患者辛苦奔波求救,如果可以,誰願意跑這麼遠!」,病房小夜班的護病比, 一個人要照顧15個患者,幾乎分身乏術,如果民眾不能體諒護理師的辛苦、台灣醫療工作環境不改善,別怪護理師繼續大量出走。
有護理師在社群平台留言,上班超過10個小時已成日常,甚至連上了16小時的班,幾乎快崩潰。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表示,新冠疫情之後,不少護理人員因身心疲累而陸續離開職場,這情況在今年過年後更明顯。
護理師薪資結構 待合理調整
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蕭淑代強調,護理師大缺工,造成醫院關床、急診壅塞。她指出,政府提出的津貼、護病比調整等措施多流於形式,薪資結構若沒有合理調整,導致醫療量能持續崩壞。
醫院急診壅塞嚴重,急診醫學會緊急發文,直指「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憂心如果問題持續下去,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衛福部於今天再度召開會議,邀請各醫學中心、急診醫學會等討論急診壅塞,將採取多項措施,並加強醫院區域聯防機制,更支持急診直接建議病患到診所或地區醫院的門診就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
衛福部長邱泰源說,解決急診壅塞,已請各醫院調整急診及門診住院比率,增加急診病人住院;其次,要求醫院增加急診醫護人力;第三,增加急診醫護人員合理給付;最後會要求各醫師公會加強宣導,讓患者先到基層診所就醫,再轉診至區域醫院等,一同紓解急診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