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鐵熱度居高不下,面臨運能不足的挑戰。圖為阿里山賞櫻列車。
圖/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本報台北訊】已中斷15年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去年7月全線通車,才剛通車半年,就被獲選《紐約時報》2025年全球最值得去的52個魅力景點之一,然而國內外旅客大增的同時,卻也面臨運能不足、闖軌道區案件頻傳等兩大營運挑戰。
阿里山林鐵通車後熱度始終居高不下,主題觀光列車每天載客量幾乎100%,更帶動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觀光人潮。
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鐵路服務科長洪淑霞提到,運務量是阿里山林鐵的營運難題,受限於阿里山林業鐵路單軌運轉與車廂數量,除了委外營運的主題列車外,每日定期列車1天4班,每列車只有4節車廂、提供85個座位,算下來1天最多可以載客人次只有300多人。
遊客多,亂象也隨之而來,遊客與登山客闖軌道區案件層出不窮,讓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人員疲於奔命。
根據統計,近年來阿里山林鐵屢傳遊客闖入鐵軌區拍照,闖軌事件逐年攀升,去年多達69件。
另據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統計,從去年7月全線通車到今年1月,已有38件闖軌通報案件,其中11月單月就有高達13件。
對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指出,阿里山林鐵沿線有很多步道跟軌道交錯共行,未來將盡可能將軌道與步道區隔,部分要穿越鐵軌的路段,也會增設警示裝置,若明明有步道可走,卻硬闖軌道區,會聯合警方嚴加取締開罰。
至於運能部分,林華慶說,從今年9月起至明年,陸續會有新的列車交車,也會有新的火車頭加入,預計年底前至少會增班班,而除了從嘉義市區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正班車外,也會增加祝山等支線班次,並增開區間班次,逐步增加搭乘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