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立即大揮關稅大刀,並預告4月將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學者專家表示,川普並未限定關稅問題,包括各種貿易障礙也會要求「對等」,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過去所提台灣設下的貿易障礙,都會被檢視,例如美豬牛、基改食品禁止進入校園等,一定會談到。舉凡匯率操縱、政府補貼,或造成美國產業不公平貿易的都算,「川普重心在公平貿易,所以絕對不只關稅」。
據川普所提的「公平互惠計畫」,目標是要解決美國與他國長期存在的貿易不平衡問題,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美國設定關稅是否對等的依據,包括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水準;對美國企業、工人和消費者徵收的不公平、歧視性或其他稅收,例如增值稅,數位服務稅等;非關稅壁壘及不公平政策(如補貼和繁瑣的監管要求)帶來的成本;操作匯率偏離市場價值、壓低工資等;其他任何被貿易代表認為對美國市場准入或公平競爭構成不公平限制的措施。
此外,依照往例USTR在每年3月底、4月初公布「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換句話說,美方每年認定的貿易障礙報告,也可能是美方祭出制裁重要依據。
檢視USTR去年發表的年度貿易障礙報告,在台灣部分提及包含米酒稅率、汽車、美豬、美牛與基改食品,可能首當其衝,成為美方施壓的目標。其中台灣對進口車加徵關稅高達17.5%,是否會被美方盯上備受關注。
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說,川普以公平貿易出發跟各國交涉,「你課多少我就課多少,你對我設障礙,我也要你調整」,絕對不會只限定關稅問題,所有被他視為障礙的項目,包括台灣過去被鎖定的美豬牛、基改、汽車進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