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十六日展開換俘行動,真主黨交出兩副黑色棺材,並稱棺材內裝的是兩年前被什葉派真主黨游擊隊員俘虜的以色列士兵的遺體。
真主黨官員薩法在以黎邊界關卡納古拉表示:「今天,我們交出了高瓦瑟和芮格夫。」他說:「儘管以色列對我們發動戰爭,國際不斷對我們施壓,要求我們透露這兩名以色列士兵的命運,直到這一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命運。」
以色列在等待高瓦瑟與芮格夫的命運揭曉時,情緒一直相當沮喪。兩人是二○○六年遭到真主黨戰士越界俘虜,此事件引發以對黎發動破壞性極大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十四天。
兩人的遺體被交給國際紅十字會,以色列將對遺體進行DNA檢驗,以確認死者身分,然後才會在下個階段的換俘行動中,交出黎巴嫩的五名戰士。以及,一百九十九具過去一周挖掘出的巴勒斯坦與真主黨戰士遺體。
預定交換的五名俘虜包括康達爾,他一九七九年犯下的三起謀殺案,並因此被判處五個無期徒刑,是以色列服刑最久的阿拉伯囚犯。另外在二○○六年七月到八月間戰爭中被俘的四名真主黨戰士也將獲釋。那次戰爭造成超過一千兩百名黎巴嫩人和一百六十名以色列人喪生。
許多以色列人質疑國家為換回被俘的士兵,所付出的代價是否過高。他們表示,這項換俘行動可能鼓舞以色列在這個地區的主要敵人。高瓦瑟的家人從電視上看到真主黨交出兩副棺木時,不禁痛哭,並絕望的哀號。但在黎巴嫩,內閣宣布今天是國定假日,各主要濱海高速公路上,到處可見飄揚的慶祝標語和旗幟,上面寫著:「黎巴嫩喜極而泣。以色列悲慟而哭。」
此次交換人質對黎巴嫩政局影響深遠,輿論認為,人質交換將為真主黨豎立鮮明旗幟,向黎巴嫩民眾證明真主黨之路的正確性。自二○○六年黎以衝突結束以來,真主黨一直利用各種機會提升政治地位,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了新的黎巴嫩政府,對重要決議具有了否決權。
十七日,當真主黨與以色列完成人質交換後,黎巴嫩將舉行大型慶祝活動,獲釋人質將回家。目前,黎巴嫩國內呈現出這樣一種局面,民眾對真主黨的信任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