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坐二十至三十分鐘,應伸展舒緩肌肉,可遠離疼痛。圖/123RF
【本報台北訊】一個人做任何動作都離不開肌肉的收縮與伸展,這兩種力量形成拮抗,一旦肌肉失衡,就會引發疼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現代人常見肩頸痠痛、下背部疼痛、足底筋膜炎、膝蓋疼痛等等,均是肌肉失衡所致。
武俊傑說,常有民眾為了購物走太多、站太久而就醫,但有更多民眾是忍著疼痛繼續買,走路時為避開靠近腳後跟內側的患部,而採足部外翻方式行走,這時肌肉會失衡,該腳膝蓋的內側肌肉須用力、伸展,大約二、三個月就會疼痛,提醒患者應速就醫、多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其他疼痛發生。
肌肉不平衡引發的疼痛,在使用手機時更為常見。武俊傑指出,低頭使用手機,喉嚨附近肌肉呈現收縮狀態,後頸部肌肉、上背部斜方肌則呈伸展狀態,才能讓頭保持平衡,但長時間使用手機下,容易使肌肉失衡,引發肩頸痠痛,建議使用手機每二十分鐘應休息五至十分鐘。
「長時間使用手機後,應進行反方向肌肉伸展運動。」武俊傑建議,長時間低頭後,應把頸部往後仰,讓喉嚨附近肌肉呈伸展,後頸部肌肉、上背部斜方肌呈收縮,緩解肩頸痠痛。
「全身肌肉互有關聯,牽一髮動全身」,武俊傑說,當肌肉痠痛時,首要多休息,其次進行不負重的伸展運動,放鬆全身肌肉。民眾長久坐看影集,這時腹部肌肉收縮,下背部肌肉伸展,容易引起下背痛,建議每坐二十至三十分鐘,身體向後仰,舒緩下背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