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學習不求快樂 但求樸實

文/張孜寧 |2025.02.04
211觀看次
字級

文/張孜寧

農曆年後,女兒正式脫離兒童階段,相當具有儀式感的,今年開始,各項門票、交通票券都要以成人計價了。看著還一臉稚氣的她,實在有些佩服自己一路走來的堅持,堅持著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用最純樸的方式養育她。

記得在孩子剛進入體制外教育,某次入學的親師座談時,老師要各位家長分享自己如何看待兒女的學習生活,期待孩子在學校學到什麼;多數在場家長都期許著孩子可以有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有些則是希望能給予孩子自己兒時體驗不到的多元學習機會。

我記得當時自己是這麼說的:「我沒有特別想讓孩子在學校無憂無慮,因為憂慮、困頓也是人生的養分,如果要比喻的話,我更希望孩子能在學習階段,鍛鍊得像不鏽鋼一樣,美觀樸實且耐用。」正因為這樣的學習初衷,我們一路走來就像笨鳥慢飛一樣,每一種技能或知識的學習,都是緩慢卻紮實的。

最近看到孩子的課外活動老師,在臉書上分享著一段話:「許多人都聽過『讓船舶停在港灣避風港很安全,但那不是建造船舶的目的,船舶是要航向大海、面對風雨。』相信我們養育孩子,也是希望孩子能比我們更強更好,能夠面對外在環境及社會的一切。」

我特別喜歡這位老師對於學習的看法,這也正呼應著老話一句:「不禁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走過「快樂學習」的潮流後,已經有許多教育學者一直強調:「沒有快樂學習這種事,要能習得一項知識或技術,痛苦是必須的。」過分強調無痛學習的後果,反而讓孩子擁有虛假的自信,殊不知那種學習成就,是大人們刻意營造出來的假象。

我很感謝能在當今強調高科技、雙語學習的環境中,還能遇上不少志同道合的老師──不講究成績與表現,只在乎學習過程是否培養孩子內在的力量,唯有奠定於內在紮根的力量,才是不論這世界如何變化都奪不走的能力,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自信。有了這些老師們的支持,我也對即將邁入青少年的學習路徑,有更堅定的力量不被主流價值給動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