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 家庭經驗化為人生動力 文/李燕妮、蘇林 |2025.01.25 語音朗讀 7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去年底盛大舉辦第二十四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頒獎典禮。圖/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提供每一次謝幕,都證明青少年再次自我超越。圖/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提供青藝盟在全省各地遍撒藝術的種子。圖/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提供婷婷從戲劇中找到重生力量。圖/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提供余浩瑋走過混亂青春期,如今成為牽風箏的人。圖/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提供 文/李燕妮、蘇林青藝盟近年和教育部合作「牽風箏的人」,進入全台各地的中介學校,以戲劇教育帶領特殊境遇「風箏少年」,成為許多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陪伴力量之一,也因為這條繫念少年的「線」始終有人牽引,青少年成長後,不但沒有對社會冷漠,反而充滿回饋的心……畢業於嘉義慈輝班的「婷婷」,無疑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中介學校孩子之一。目前就讀大學社工系的婷婷,一路走來受到許多社工的幫忙,讓她很早就立定志向想鑽研社工領域。她更給自己一個短期目標,希望大學期間有能力雙主修犯罪防治科系,了解青少年犯罪相關專業知識,未來攻讀碩士以上的學歷,成為有能力助人、具專業素養的觀護人。 走出百轉千迴少年時 對於外界認為,社工是一份相對辛苦且薪資條件不佳的工作,婷婷說:「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薪水就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更重要的,她想把自己一路走來經歷的事、家庭狀況,轉換成可以和別人分享的人生動力,幫助像她小時候境遇類似的孩子。 婷婷年幼時家庭生活寬裕幸福,開大貨車的爸爸跑遍全台,在家開的是進口轎車,沒想到一場車禍帶走了爸爸,本來住在爺爺奶奶家的她與弟弟妹妹,只好跟著媽媽、媽媽男友一起搬往台中住。 由於爸媽分居多年,三個孩子和媽媽都不親,因此在同住後,親子間陷入嚴重的衝突和磨合,婷婷也曾被媽媽男友家暴,當時無解的她勇敢跑進警察局報案,卻被認定為「管教適當」,導致她精神上受到莫大創傷,因而到了國二,她拿了媽媽男友的安眠藥,幾十顆灌下肚送醫後,被轉往精神病房,事情才有了轉機。 為自己找一條人生路待在精神病房期間,婷婷覺得「好自由」,年長的病友們對她關照有加,讓她感受到過去不曾在媽媽身上獲得的溫暖。回家之後,家裡狀況仍無法改善,爾後經由社工協助,轉學至嘉義的慈輝班就讀,自此改變了人生方向。對自己頗有期許的婷婷,轉學到慈輝班後,對課業相當積極奮發,段考成績很不錯,結交益友小萱相互鼓勵,周末也盡量留宿在校複習功課。婷婷坦言,剛進慈輝班時,心裡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在班上卻無法發揮,讓她整個人很消沉,直到接觸戲劇課之後,心態上才開始轉變。 從戲劇中獲得新力量 當時剛好青藝盟正在籌備一趟巡迴演出,希望透過戲劇喚起大家對特殊境遇青少年的關懷,了解這些孩子因為家庭狀況與社會環境等因素而受困於劣勢,並藉此撕下各種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婷婷正是在這樣的機緣下,參加戲劇課加入演出的行列。 演出的劇本是搓揉這群青少年的真實故事而成,有些原本參與演出的青少年,不少因再次碰觸同樣議題,深感痛苦、難受而退出,但婷婷知道,透過戲劇可以讓更多人理解他們的處境,或許可以改變些什麼……又笑又淚的戲劇演出從錄製舞台劇的專屬歌曲、排練到正式登台演出,每個環節都讓婷婷感到新奇。尤其是當她第一次在試聽帶中聽到自己的聲音時,那種特別的感動至今仍讓她記憶猶新。「排練初期,大家嬉鬧、不專注,導演曾嚴厲斥責……排練演出中,需要在舞台上飾演哭泣的場景,我一度無法投入感情,幸好浩瑋老師耐心地引導我進入角色……」回憶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婷婷又笑又淚,充滿成就感。「有了目標就不會想死,當下也會覺得:再堅持活下去吧。」想法超齡的她,經歷父親死後的混亂人生,直到參與青藝盟的巡迴演出後,在余浩瑋鼓勵下決定繼續升學,也下決心第一目標要成為助人之人,考上社工系或護理系。 點滴成長實踐大夢想 然而,上天並沒有聽到她的祈願,本已經考上兩所學校的她,卻因為媽媽扣留國中畢業證書,無法繼續順利升學,甚至必須在外打工賺錢回家。後來更因媽媽男友用剃刀把婷婷剛燙好的頭髮剃光,讓她陷入黑暗無助的坑洞,再度向社工求助後轉往安置機構。在機構花了半年時光,婷婷努力考上高中,先回到爺爺奶奶家暫住,其後轉申請到台中的育幼院機構臨時住所,同時轉學至高中夜間部就讀,一方面學習理財,一方面打工賺取生活費,努力扭轉人生。「過程真的很不容易!我現在只要壓力過大,就會突如其來的難過,還會忍不住想要傷害自己。」婷婷住在精神病房時,偶會出現幻聽、幻覺,覺得旁邊有人在罵她,過去曾受過的傷其實未曾遠離,而這也堅定她更加同理處境相同的孩子,希望協助孩子脫離更多的傷害,也幫助自己努力走向光明。余浩瑋牽風箏不放手曾經是父母不看好、老師百般頭痛,最後還被華岡藝校開除的余浩瑋,後來因緣際會下,「沒想太多」的承接了老師打算放手的青少年劇團,成立「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公益組織,結合一群相同理想的人,希望藉戲劇教育,扭轉行為偏差青少年的生命軌跡。青藝盟先是進入矯正學校教戲劇,後來發現「路一旦走歪,想要拉回正軌,費時又費力」,便將大部分心力投入國小國中的戲劇教育,從2000年至今,辦過24屆的「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競賽,發掘、啟發過很多戲劇種子,也讓不少家長對戲劇教育改觀。在這個過程中,余浩瑋發現一個很特殊的教育體系──中介學校。「這些國小國中生,原本生長的環境極不理想,政府介入後,孩子們周間全天候安置在單純的學校環境中,學習和保護雖有餘,但若未能好好引導,走出校門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染缸帶偏。」基於自己的成長經歷,余浩瑋2022年起和國教署合作,啟動「牽風箏的人」,針對中介學校一群秉性純良卻調皮搗蛋,對抗誘惑的能力普遍不足,來自特殊境遇家庭的孩子,藉由藝術教育──特別是大家共同完成一齣戲的過程,磨練孩子心性,學會團隊合作,也領受社會善意。在團練過程中,「牽風箏的人」余浩瑋,一再告訴青少年:「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如今,「牽風箏的人」知音愈來愈多,不少退休教師及專業劇場人士,紛紛加入牽風箏的行列。 前一篇文章 武芳恆 斷指姑娘守護新住民 下一篇文章 丁曉雯 用歌詞傳唱真情故事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劉菊梅 最富有的佈老志工洪滿枝 南洋姐妹溫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