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ane
文/Jane
京都,是個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去再去的地方。去年,我在最熱的七月,獨自到京都住了三十天;時隔半年,新年伊始,我又在最冷的時候,與外子來到京都,開啟了一趟屬於歐吉桑與歐巴桑的京都九天之旅。
這次京都之行,我和先生決定將這次的主題訂為「錢湯之旅」,希望每天走完行程,都可以泡進溫暖的浴池,消解日行萬步的疲憊。
第一天晚上吃飽飯後,我們步行到距離飯店三百五十公尺的「玉之湯」,這家錢湯不大,感覺多是住在附近的人來泡澡。冬日,泡在熱氣氤氳的澡堂,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我鼓起勇氣踏進之前不敢進去的「電氣(低周波)風呂」,瞬間,被電得全身酥麻。正當我沉浸其中,突然一陣刺痛襲來,嚇得我趕快跳出浴池,周圍泡澡的婦人見我狼狽的模樣,都忍俊不住,噗哧而笑,我竊想,還好沒有人認識我。
泡湯後,兩個人暖呼呼地走在京都靜謐的巷道,一點都不覺得冷。停在路邊的汽車覆蓋著一層雪,像穿上了毛茸茸的白色冬裝,模樣逗趣,讓我開始期待這幾天的旅程,也可以遇到雪花飄飄的浪漫景色。
相比去年獨旅時的從容自在,與外子同行的旅程,更多的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插曲。兩個「噗嚨共」一起出國,手忙腳亂,驚嚇還比驚喜多。外子在飛機上嘗試插入網卡,但因操作不當,網卡「卡」死在手機裡,直到關西機場,我打開行李箱拿出眉毛夾,使出洪荒之力才夾出還帶塑膠框的網卡。
途中,常上演這樣的對話:「你的票勒?」(在口袋)「糟糕,我剛剛進站是刷哪一張卡?」(只好硬著頭皮試試其中一張)「我的老花眼鏡勒?」(掛在領口),兩個加起來一百多歲的大人,常常自己嚇自己。
兩個人好不容易走到一家預定好的餐廳,到了門口才知道這是其中一家分店,而我們預定的那家店,其實就在距離我們住的飯店幾步路的地方,等到再走回正確的店家,我們已經飢腸轆轆。還好,多繞路並沒有影響我們享受美食的興致,而且,感覺在京都,每一步都是一段故事,沒有白走的路。
雖然不知道我們這趟旅程還會惹出什麼啼笑皆非的麻煩,但京都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人的心情不由得沉靜下來,自然不會計較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充滿歷史感的京都適合慢活,而我們也度過了非常「快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