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 薩日娜 對眾生無悲憫,不要做演員

文/記者余佩璇  |2025.01.12
374觀看次
字級
薩日娜榮獲二○一一華鼎中國電視劇年度傑出成就獎。圖/新華社
2011年7月31日,主演的電視劇《中國地》舉行見面會,薩日娜向觀眾致意。圖/新華社

文/記者余佩璇 

「如果對天地沒有敬畏,對眾生沒有悲憫,你就不要做演員。」演員薩日娜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演員要始終打開體驗生活的「觸角」,不斷嘗試、探索和思考,拓展表演的可能性。

演出經典母親角色

「做演員,首先要理解人物角色。」薩日娜說,角色塑造要有「人」味,有煙火氣,才能傳遞真實情感。一九九五年,薩日娜出演電視劇作品《牛玉琴的樹》,為真實塑造治沙英雄牛玉琴這一角色,自小在城市中長大的薩日娜跟著人物原型在大漠體驗生活。「一進屋就是泥土地、土炕和油燈,每個人身上穿的都是帶補丁的衣服,這些景象給我極大震撼。」薩日娜回憶說,當時農村生活對她來說完全是空白,經過深入、紮實地體驗,慢慢地有人以為她就是本地人。「我心裡特別高興,這是打破自己原有的殼,重新塑造的人物。能夠『貼在這片土地上』,我就一定能夠演好角色。」

《闖關東》中執著剛毅的文他娘、《那座城這家人》中溫柔賢惠的馮蘭芝、《人世間》中質樸無華的李素華……薩日娜在螢幕上塑造了許多經典的「母親」角色,甚至被稱為「母親專業戶」,每個「母親」角色都各具風格。

面對大量同類型的角色,為了避免表演同質化,薩日娜不斷精進演技,從共性中尋找不同角色的個性和突破。「每個母親對孩子豁達的愛是一致的,但區別在於愛的表達方式與時代差異。演員要做的是從文字中挖掘更深的含義,在別人沒有發覺的地方去感受和創作。」薩日娜說。

年齡不是演員困境

「我珍惜每一個表演的機會,年齡不是困境,如果可以,我想一直演下去。」薩日娜說,演員與角色應該雙向奔赴,她希望從角色中不斷汲取對生活的態度,再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塑造角色要先把自己『掏出去』,把角色的靈魂『裝進來』,人物完成後再把自己『拿回來』。反覆的過程像是在銀行存錢,只取不存就會透支,需要不斷反思、精進能力。」

薩日娜說,好作品需要時間反覆打磨。在文藝創作的廣闊天地裡深耕細作,要用真摯的情感、深邃的思考、獨特的視角,捕捉能夠觸動人心、引領思潮的瞬間,然後透過高質量的文藝創作呈現給觀眾。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