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很重要】傳統飲食靠誰傳承?

文/有用廚房 |2024.12.25
195觀看次
字級

文/有用廚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現在都會區林立的餐廳,多數已是連鎖餐飲集團的天下,少數獨立餐館或老字號店面,也常因掌廚者的異動、食材來源的更迭、化學添加物的介入以及人力難求之故,過往的美妙滋味不復見,有時候猛然想起某道菜色,只能遙想感嘆,卻難再嘗到。

與家傳第五代,已經營近百年的小吃老闆對談,對於飲食環境的改變,他有切身感受。

老闆身為供應桃竹苗地區眾多市場原料的老店鋪,即便已有穩定的B2B店家固定叫貨需求,也有新型態的B2C店鋪,服務居民日常飲食,但放眼家族第五代的手足,僅他一位願意接手家業,繼續每日重複的食材製備工作。

他說:「因為做吃的很累啊,而且社會觀感也不好。」想想的確是這樣,餐飲業不但體力負荷重、工傷風險高、工作時間長,而且似乎沒什麼專業的印象,加上每個人都略懂吃喝,所以很容易被下指導棋或得到負面評價,人力不足也成為產業發展硬傷。

吃著小吃店和大型加工廠品項相同但滋味相異的產品,好奇問老闆:「如果當年連你也不幹,這些傳統味道是不是就傳承不下去了?」

「不要跟我講傳承,現在人連婚都不結,孩子都不生了,講什麼傳承?」老闆像是同樣問題被問過一百次一樣,開始陳述他的生命經驗,表示會選擇回家接手老店,是因為本身就讀餐飲科系且有熱情。傳承傳統飲食這件事,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而非某一個店家。

首先,大眾要開始在意吃進去的食物,而不是從小就依賴外食,每餐吃進肚子裡的都是工廠生產,充滿添加物的食物,也因為鮮少體驗過各式食物的原始味道,味覺發開程度有限,所以無從比較。

第二個是消費者太重視CP值。「你要找好吃又要便宜的,那做生意的人只能從原料下手了。」由於許多加工食品出現在餐盤上時,已經看不出食材原始樣貌,這時善於計算的店家,可以用少量的真實食材搭配大量經過化學處理的修飾澱粉,如此不但能大幅降低成本,而且產品還會比天然食材更耐保存。

「那食材放得少,東西味道不夠,變難吃怎麼辦?」老闆輕描淡寫:「只要食品添加物、化學香料催落去,要多鮮有多鮮。」

重複使用舊油來炸東西,也是提高CP值的手法,因為使用很多次的油品色澤會變深,能使炸物更容易上色,除了省油,還能省時間、省人力、省能源。不用添加物、每天換新油,成本就高。「客人有時只看得到表面的售價,看不到背後的差異。」

跟老闆坐在收攤的市場聊了一下午,有感於傳承飲食文化不是一種使命,而是一種選擇,選擇做想做的事,用理想的形式呈現,至於傳統飲食傳承要靠誰的大哉問,更可能的是,傳統飲食在一代代傳遞過程中,群體社會發展演變而成的新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