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出,學士後護理系課程仍有「缺陷」,學生恐難消化所有課程,呼籲學士後護理系應控管招生規模,避免生源質量下降。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護理人力荒被指是國安危機,在各校積極搶設下,全台目前有四十四所大專校院設有護理科系,其中十三校設有學士後護理系。不過有學者指出,去年評鑑時發現部分學士後護理系課程仍有「缺陷」,學生恐難消化所有課程,呼籲學士後護理系應控管招生規模,避免生源質量下降。
學士後護理系簡稱後護系,以培育已完成大學層級之通識能力、有意願投入護理職場的人士為目標,課程為符合護理師執照考試之報考條件,入學後修習護理專業及實習課程,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依各校課程規畫安排),即可投入就業職場。
2年完成專業課程
挑戰不小
成大護理學系主任林梅鳳表示,後護系修業年限與國際同步,可因應當前國內外護理人力荒。但根據去年參與評鑑經驗,發現學生原有專長並未突顯,或銜接在後護課程設計中,使後護學制的特色尚未被發揮。最好狀況是能做到跨域,學生學習護理新知,又可結合原來專長。
陽明交大護理學系主任童恒新說,本科護理系四年,專科五年,專科加二技七年。非本科護理系學生後護系要兩年內完成一樣的專業課程,適應上可能有挑戰。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會召集人、萬芳醫院副院長高靖秋表示,後護系有兩大優勢,一是學生學習動機強烈,二是學生人格與人際能力成熟。
高靖秋建議,後護系應該開設基礎醫學的先修或銜接課程,協助學生降低學習挫折感,同時加強臨床溝通訓練,提供模擬課程。後護系也應控管招生規模,避免廣設導致生源質量下降,難以確保學生專業發展。
考照率納減招依據
看法不一
受到少子化影響,護理科系存廢、減招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教育部曾研議是否要將考照率納入減招依據,但各方看法不一,因為考照率雖客觀,但也易被「操作」。
據悉,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曾向教育部提出,各護理學校對於其護理畢業生持續輔導通過國考,並研議將國考通過率納入該校減招的參考。
輔大學士後護理學系主任張嘉娟表示,現行護理師國考主要考核的是理論知識,但護理工作需要更多的是與人際互動及實作能力,若過度強調以國考通過率作為減招的標準,可能造成學校忽略投入學生在臨床技能、溝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育。
教育部回應指出,將持續追蹤各校護理科系應屆畢業生護理師考照率,確保教學品質及培育護理職場所需的護理專業人才,等未來少子女化衝擊和緩後,再評估列入名額扣減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