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聯合國研究機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近日發布《氣候變遷下生物多樣性、水、食物和健康鏈結評估報告》(Nexus Assessment Report)。該報告指出,全球每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每10年下降2%至6%,將大大影響人類糧食、水資源甚至是抵抗氣候變遷的能力。專家呼籲,各層級決策者目前最需要的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思惟。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大利表示,當前各層級決策者最需要的就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思惟。
他指出,政府必須了解政策運作對生物多樣性的正反面影響,也就是延續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制訂出具體的規範,並將整體藍圖共同納入各國、各區的國家體系。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袁美華說,德國把糧食、能源、水等主管機關匯集在一起討論永續治理,2021年台灣也有以同樣的模式召開論壇。
此外,國內綠色國民所得帳已展開一段時間,但關於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好處還沒有算進來,希望政府估算經濟對自然的衝擊外,也應該以正面方式把自然的好處也算進來。
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一菁說,現在的漁電共生的環設檢核,地方政府或社區都會以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推動不同的計畫,但還是要正視整個生態系層次的完整,生物多樣性對大家可能很遙遠,但這是維持糧食、水和健康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