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二十世紀八○年代中期,蘇聯學者N.布赫曼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中醫師指出,漢方食補如果吃對了,就能改善亞健康體質。
京都堂中醫院長林朝暉表示,包括水質汙染、空氣汙染、飲食失衡、作息日夜顛倒和過度的工作壓力,都會造成人體過度負荷,而處在亞健康的狀態。根據統計,亞洲國家中,有高達七成民眾,為似病非病的「亞健康人」。
中醫對食療早有記載,如《黃帝內經.太素》提到:「用之充饑謂之食,以其療病謂之藥。」指的就是「藥食同源」;明代李時珍更指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食品與藥物能互相轉換,且都能透過符合個人體質的調配與攝取,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目的。
根據世衛組織調查,全球高達八成人口為亞健康族群,中醫主張透過飲食,包括以五型體質為核心的漢方食補,搭配運動以及規律生活,不僅能改善體質、降低身體負擔,也可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