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提供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中國大陸作家閻連科的童年歷經苦難,成長過程中,因為吃不飽,母親甚至教他如何用村裡老寨的「觀音土」充饑。這位著作等身的作家,筆下深刻描繪中國大陸農村的苦難、掙扎、悲劇、命運、愛與生死等問題,獲今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
閻連科是第二位拿到卡夫卡國際文學獎的亞洲作家,也是被認為繼莫言之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大陸作家之一。一九五八年出生於河南洛陽嵩縣鄉下的閻連科,童年歷經苦難、饑餓、革命、權力、對峙、生與死等許多重大課題,都成為他創作的養分。為了逃離農村,他嘗試用信紙寫了三十二萬字的長篇小說;然而二十歲去當兵後,小說竟被母親當成「廢紙」拿去燒水煮飯。在軍中,閻連科寫了短篇小說《天麻的故事》,開啟他的文學創作路。
此番獲得星雲文學貢獻獎,閻連科認為除了文學的意義之外,還有與星雲大師的深層聯繫。他說,感謝評獎人把這個獨特而有永恆意義的獎項頒給他,讓他的人生與文學更趨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