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AI侵權藝文創作 文化部訂指引

 |2024.12.16
53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美國本月甫公布的一項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指出,AI的繁榮將使科技產業更加繁榮,但創作者的權利和收入將大幅減少,除非政策制定者即時介入。文化部表示,正蒐集國際案例與國內藝文產業代表意見,研訂《文化藝術應用生成式AI規範指引》,預計明年上半年發布。

4月,有上萬會員的英國創作者權利聯盟公會發表調查,發現4分之1的插畫家和逾3分之1的譯者因AI失業,逾8成6會員擔心自己的風格與聲音在「訓練」AI的過程中被模仿或複製,8成6擔心AI會貶低人類創意工作的價值。而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希望其創作被用於開發生成式AI時徵求同意、獲得榮譽和報酬,呼籲政府採取保障措施和監管。

AI使用素材 必須獲授權

擁有數百名創作者的數位內容平台「CxC創利市集」營運長王潔英表示,律師明確告知,AI使用創作者的素材必須獲得授權,建議創作者加入任何網站前,必須詳細閱讀使用條款。其他創作者的疑慮包括:透過AI創作的東西,可以銷售嗎?版權如何計算?若創作者運用AI協助創作,遭人控訴涉及盜版嫌疑,如何反駁?這些都需要在智慧財產權等法律方面做進一步的釐清。

聲音創作者橘子透露,不久前接到中國大陸業者詢問「可以拿你的聲音來算AI嗎?」卻未提及付費問題。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商會協進會祕書長高世樁表示,台灣關於AI的法律並不完備,此時要求創作者提供素材訓練AI,創作者當然會憂心嘔心瀝血的創作成果「一下就沒了」。此外,生成式AI會讓台灣的盜版更快、更嚴重。

文化部表示,研訂中的規範指引將從創作人的角度,分別就AI的資料訓練、創作使用、結果生成及管理機制,提醒藝文工作者應用或訓練生成式AI的相關風險,例如著作權、個資侵權等,並給予因應建議。

王潔英表示,如今大部分的社群平台,都會在使用條款上明確告訴用戶,只要上傳貼文或圖片到網站,網站就有權利拿給AI使用。CxC為保護用戶,年初修改條款,承諾不會在用戶未授權下將內容拿去練AI,這樣的決定卻讓許多投資者卻步。

政策制定 日澳紐大不同

究竟是要保護創作者?還是讓AI產業繁榮發展?這對每個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都是兩難。日本政府去年發布,認定生成式AI模型的訓練過程可不經著作權所有者同意使用版權內容,可能會出現侵權疑慮;而澳洲和紐西蘭政府則在面對生成式AI時,制定明確的標準保護創作者的權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