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生成式AI相關應用逐漸進入教學現場,教科書業者也正著手開發「AI教科書」。台灣教科書出版協會昨舉辦「2024數位教科書國際論壇」,專家表示,AI教科書將面臨的挑戰,包括隱私保護、教科書審定等。業者希望政府能重新檢視為紙本教科書訂定的法規,並編列經費協助有意發展數位教科書的業者。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把生成式AI導入教學應用是未來的重要課題,過往政府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有平板,但有了硬體、有了工具也要能夠應用。
日本學生 把數位載具當文具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借鏡國外「AI教科書」經驗指出,日本讓學生把數位載具當文具,在教室裡學生能夠自由使用,透過資料庫搭配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習成效。南韓也正推動AI教科書,例如在數學、英文、程式、韓文等領域設置AI助教幫老師備課、協助學生學習。
與會者提到AI教科書將面臨的挑戰,如涉及國內教科書審定問題,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心解釋,數位教科書的學習內容不會改變,僅型態從原本的紙本媒材演變成數位,並在原有的文本內容、影音媒材之上,加入智慧工具、延伸學習、個別化教學、測驗評量等。他認為國家不需特別針對其他延伸內容進行管制。
沒大數據就沒AI 但個資須保護
郭伯臣指出,AI教科書讓數據收集更便利,但會有隱私問題,須思考怎樣的架構能確保師生資料受到妥善運用、保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校長劉遠楨表示,沒有大數據就沒有AI,因此收集數據是重要工程,未來可思考訂定國家級的數據規範,讓廠商能使用數據訓練自己需要的模型;目前教育部應有蒐集學生教學軟硬體使用行為資料,也可訓練公部門所需的模型。
台灣教科書出版協會表示,在轉型到數位教科書的過程中,教科書出版社面臨到許多困難與挑戰。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政府須制訂清晰且完善的政策目標及課綱,重新檢視過去為紙本教科書所訂定的法規。另外,政府應編列經費,除了完善資訊設備及網路支援,更應協助有意發展數位教科書的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