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數據出爐,台灣受僱勞工去年平均年總工時為2020個小時,較前年多出15個小時之多,在39個OECD主要國家中,暫排名第5,亞洲國家則僅次新加坡。
勞動部:部分工時占比低
勞動部官員說,差不多回到疫情前水準,因我國部分工時工作者占比僅3.4%,遠低於其他國家,平均起來的工時才會一直高居不下,若單看全時就業者每周工時約41.5小時,比日本的42.9小時、南韓的43.8小時都還低。
據勞動部統計,歷年冠軍的哥倫比亞尚未有數據,第1名為墨西哥2323個小時、其次是新加坡2267個小時、哥斯大黎加2245個小時、智利2032小時。
與鄰近亞洲國家相比,台灣平均年總工時僅次新加坡,南韓則以1874小時緊追台灣,日本更只有1637小時。
若比較近10年數據,新加坡較2013年減少135小時、南韓減少197個小時,台灣僅減少104小時。
實際上,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台灣勞工年均總工時為2026小時,排名世界第5高;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實施減班休息(無薪假)之故,2021年的平均年總工時略為下降,僅2000個小時,2022年則回升到2005個小時,去年又更高,平均年總工時為2020個小時。
勞動部條平司長黃維琛解釋,去年總工時差不多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2020年平均年總工時也是2020小時,2019年為2026小時。
產業升級 有助降低工時
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說,除應全面落實周休2日,最直接降低工時的做法就是增加國定假日。另外,這幾年歐美國家、甚至新加坡、日本的部分企業陸續試辦周休3日,台灣政府應該多鼓勵企業試辦,而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助降低工時,當人機協作,勞力密集工作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