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台灣生命力 陳澄波畫給你看

曹麗蕙 |2024.12.03
301觀看次
字級
陳澄波作品〈濤聲〉。圖/記者曹麗蕙
陳澄波作品〈北回歸線地標〉。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8件原作,圖為〈東台灣臨海道路〉。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今年適逢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覽以〈北回歸線地標〉、〈東台灣臨海道路〉、〈玉山積雪〉等陳澄波的八件原作,結合台博館的自然史典藏,展現北回歸線、西南季風與黑潮三股自然力量,如何形塑「宜居」的島嶼特色,帶領觀眾重新探索台灣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有沒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最終選擇與博物館進行對話。在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過去旅外三十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台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自然」就是台灣宜居的答案。他並認為,若可以用地理性來介紹台灣,更能避開意識形態的爭論。

陳立栢:自然就是台灣宜居答案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看到陳澄波的畫與台灣的植物、動物、礦物等結合,終於看到陳澄波用他的畫,畫出了台灣真正最核心的生命力,「我非常感動」。

台博館介紹,「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台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台灣相遇而影響台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調降油畫高度 滿足青少年視角

台博館館長陳登欽表示,很多人第一時間很難將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在一起,此次陳澄波百三特展,不僅是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探索台灣文化與自然的機會,展覽從藝術畫作著眼,結合「北回歸線」、「季風」與「黑潮」三個匯聚在台灣的自然力,深入探討這些自然現象如何共同塑造了台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是一次很特別的嘗試。

另外,陳立栢表示,該展油畫高度調降至畫中心線為一百三十七公分,此一高度對成人來說不致造成觀賞障礙,對平均一百四十七公分的台灣十四歲少年觀眾來說,卻是最佳視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