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台灣生命力 陳澄波畫給你看 曹麗蕙 |2024.12.03 語音朗讀 6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澄波作品〈濤聲〉。圖/記者曹麗蕙陳澄波作品〈北回歸線地標〉。「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8件原作,圖為〈東台灣臨海道路〉。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今年適逢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覽以〈北回歸線地標〉、〈東台灣臨海道路〉、〈玉山積雪〉等陳澄波的八件原作,結合台博館的自然史典藏,展現北回歸線、西南季風與黑潮三股自然力量,如何形塑「宜居」的島嶼特色,帶領觀眾重新探索台灣的自然與人文之美。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有沒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最終選擇與博物館進行對話。在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過去旅外三十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台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自然」就是台灣宜居的答案。他並認為,若可以用地理性來介紹台灣,更能避開意識形態的爭論。陳立栢:自然就是台灣宜居答案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看到陳澄波的畫與台灣的植物、動物、礦物等結合,終於看到陳澄波用他的畫,畫出了台灣真正最核心的生命力,「我非常感動」。台博館介紹,「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台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台灣相遇而影響台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調降油畫高度 滿足青少年視角台博館館長陳登欽表示,很多人第一時間很難將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在一起,此次陳澄波百三特展,不僅是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探索台灣文化與自然的機會,展覽從藝術畫作著眼,結合「北回歸線」、「季風」與「黑潮」三個匯聚在台灣的自然力,深入探討這些自然現象如何共同塑造了台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是一次很特別的嘗試。另外,陳立栢表示,該展油畫高度調降至畫中心線為一百三十七公分,此一高度對成人來說不致造成觀賞障礙,對平均一百四十七公分的台灣十四歲少年觀眾來說,卻是最佳視角。 前一篇文章 漢寶德書藝人間 書法與建築對話 下一篇文章 全國童軍團 將協助建立海廢資料庫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3【光影魔術師】碧海藍天的呼喚──戀戀東海岸2025.07.0604【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2025.07.0605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6【特搜啟示】2025.07.0607【精選書摘】《你就是自己的焦慮處方》 思考無法解決感覺問題2025.07.0608【人間有愛】從居家防疫看人道精神2025.07.0609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10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謝淑薇 挺進溫網女雙4強 吳晟、傅明光、楊麗花 獲頒政院文化獎 千年名樓滕王閣夜景羅浮宮金字塔與奧運聖火浴火重生小提琴家 演奏卡門幻想曲 作者其他文章吳晟、傅明光、楊麗花 獲頒政院文化獎 浴火重生小提琴家 演奏卡門幻想曲首屆身體藝術節 7月19日花蓮登場會動的浮世繪展 江戶風華再現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光譜聚焦禪草心韻書畫 展現禪思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