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月
去年十二月十日,從花市買回兩株含苞的睡蓮放入魚缸中,隔兩天盛開,但不久就凋零了。「魚花共生不是頂好的嗎?」怎麼連植株都開始不想活了,只好進行搶救工作~移植。
今年二月三日,小心的清掉枯枝敗葉,留住根和兩小枝嫩莖,放入清水小盆中,擺在後陽台女兒牆上,任由它自己掙扎,只有祝福不敢多看,耐心等著嫩莖推出新葉片,兩個星期後,終於看到新葉片冒出盆面。賓果!救活了!繼續努力吧。
長大不少,該換盆了。三月十一日找來不用的瓷燉鍋,這鍋較大,放女兒牆上危險,東找西找,找到容身之處~前陽台下凹花台,讓它們繼續努力成長。
五月,天氣熱了,擔心蚊子產卵繁殖,靈機一動「生態防治」,於是悄悄撈先生養的孔雀魚一公四母放入其中。沒辦法如先生定時餵食,但是據說魚會漲死不會餓死,有機會時再偷偷倒先生用的飼料,魚兒娘家的淑蕙也說:「沒有看到魚翻白肚,就沒有死啦,別擔心。」
五月底,放入由平等國小帶回,開著小白花的水蘊草和浮萍,增加生態的多元豐富性。
六月十二日,一早倒飼料時,發現裡面有好幾隻小魚,真令人興奮,知道牠們不但沒有餓死還生出小魚。六月二十一日,趁先生還沒起床,好好欣賞這「小小生態池」二十分鐘。小蝸牛伸開觸角在「池邊」慢慢爬行,輕輕撥開浮萍,靜待片刻,除了老魚躲在下面不出來,新生的大中小祖孫三代魚兒,陸續在眼前這直徑雖只有三、五公分的水面悠游,展開的卻是豐富的生命力。
啊!原來五月初撈進去的一公四母孔雀魚已經當曾祖父曾祖母了。自然的奧妙,讓心寧靜,令人著迷。送上祝福,也心懷感恩,感恩牠們一早就帶來喜悅和不少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