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火2期燃氣環評爭議未解,中研院與台電合作研發去碳燃氫技術,成功以混氫10%的比率運轉發電,多位立委關心此新能源,希望中研院爭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氫。中研院長廖俊智回應,會朝此方向努力。
建置試驗計畫 總經費12.5億元
中央研究院「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總經費12.5億元,立委羅廷瑋指出,該計畫目前僅與台電興達廠合作,為何未納入中火為實驗場域?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該案和台電簽的MOU備忘錄,是從小型、中型到大型。現階段的機組是屬於中型,規模還要放大100倍才能被台電正式使用。
至於去碳燃氫機組的基地,包括中火和通霄都考慮過,選擇興達是因為興達去年已做好混氫系統,而現階段的技術台電還無法直接使用,未來需要一起合作開發大型機組。中研院希望未來中火換新機組時,可以直接使用去碳燃氫,但前提是必須研發成功。
廖俊智表示,會向政府積極爭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氫,而除了中火,更希望全台各地的天然氣廠都有機會使用去碳燃氫。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從1958年到今年11月,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相較工業革命以前整整上升了152%,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地球升溫不要超過1.5℃,但今年暖化幅度會超過1.55℃以上,1.5℃的門檻已經要被打破,而按照各國目前減碳政策,本世紀末地球會升溫高達3.1℃,這將是個災難性的環境,所有化石能源都要快速退場,也要加強再生能源的建置,做好深度節能,讓碳排放能夠快速降低。
2028無煤中火 環團籲本會期通過
此外,環保團體昨於立法院舉辦記者會,環保團體表示,立法院2035無煤中火決議文已不符合全球減碳趨勢,為了讓台灣盡速脫煤,要求跨黨派立委於本會期結束前提案支持,聯手通過2028無煤中火新決議文。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研究員趙慧琳表示,明年年中火1期燃氣開發的第1座機組開始運轉,加上台中港區民營中佳氣電新建供電,可再以氣汰煤,無煤中火應有新決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