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話書】吃的藝術 食譜不勝枚舉

◎張惠文  |2008.07.12
1452觀看次
字級

如果你是一位喜歡購買食譜的消費者,一定不難發現,近幾年,坊間推出的食譜,不但多且可拿「五花八門」、「不勝枚舉」來形容,各類型態的食譜,一波接著一波而來,熱鬧滾滾。甚至還出現「另類食譜」,也就是專為特定人設計的食譜,像專為兒童、考生、減肥婦女、素食者、各類星座、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患設計的食譜。其次,食譜的花樣也層出不窮,像「茶餐」、「蛋譜」、「香菇餐」、「環保食譜」、「南瓜料理」、「芋頭料理」等,整本書只介紹與茶、蛋、香菇、南瓜有關的食譜,滿足特定的食客,相當詳實別緻。

不景氣 仍好賣

你知道國內食譜書的演變嗎?還有食譜書為什麼變得這麼受歡迎?據出版食譜書的業者李沛儒表示,目前國內出版食譜書的出版社,多達20家,在出版業不景氣的今天,卻很少聽到哪家出版食譜的出版社,出現結束營業的局面。也就是說,從事食譜的出版社,經營情況都不是很差。

提起國內的食譜書,應該把時光推到40年前,當時國民所得有限,鮮少有食譜書籍出版,即使有,製作也不精彩,更談不上講究。六○年代初,烹飪專家傅培梅出版《培梅食譜》,這本食譜書不是創作,而是把大陸各地有名的招牌菜按省份整理出來。推出後,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傅培梅打鐵趁熱,立刻再推出2、3,集反應依然熱絡。但是真正讓傅培梅大放光彩的是《培梅家常菜》。這本書到目前為止,已售出30餘萬冊,是食譜書裡相當有知名度的一本,老一輩的讀者對此書應該不會陌生。

華文區 搶手貨

之後,傅培梅在台視主持「傅培梅時間」,吸引許多家庭主婦收看,「傅培梅時間」裡所做的所做的菜餚,也陸續結集出書,共有5集之多。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傅培梅的食譜是最受歡迎的。

靠著電視的廣大傳播力量,傅培梅的名聲愈加響亮,民國70年前後,是傅培梅聲望最盛的時候,當年很少人能夠與《傅培梅食譜》一較長短,唯一可以與她較量的是漢光出版公司發行的食譜書。漢光出版公司發行的食譜在國內雖然敵不《傅培梅食譜》,但是在國外卻大大有名。

原因是漢光經常參加每年在德國舉辦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當時,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向台灣購買圖書版權。漢光將食譜書譯成多種文字,在展覽會場展示,結果吸引國際人士的注意,居然賣出法、英、德等國版權。這是國內食譜書首次打入國際市場,漢光功不可沒。除了漢光,坊間出現了許多小開本、低價位的食譜書。當時著作權法尚未公布實施,有些出版社以翻印他國食譜書籍,再加上誘人的低價,搶下不少食譜市場。這些食譜書不僅在國內大賣,甚至在華文地區也成了搶手貨。

進入秩序市場

繼傅培梅後,國內出現許多美食作者,像梁瓊白、李梅仙、梁淑瑩等,他們的食譜書開始在書市占一席之地,特別是梁瓊白。梁瓊白第一本食譜書《如何成為廚房高手》,民國76年由躍昇出版社發行,一上市就形成洛陽紙貴,不斷再版,銷售量突破30萬本。日後梁瓊白出版許多叫好叫座的食譜書,讀者喜歡購買她的書最大理由是:梁瓊白不但教你做菜,同時把一道菜的「成敗關鍵」告訴你,讓讀者可以真正掌握做好菜的絕竅。

著作權公布後,國內的食譜書進入一個有秩序的市場,一些國際知名的出版公司開始將食譜書推介到台灣,由於食譜書在國內市場驟增,許多原本沒有出版食譜的出版社,像希代、旺文社、聯經、漢湘等,紛紛加入這個市場;甚至連媒體,像民生報、台視文化、時報出版、中華日報也推出此類書籍。

內容賞心悅目

近年來,國內食譜書不但製作精美,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同時還附上DVD,由名家親自示範如何調理出一道好菜。許多在大飯店知名的廚師也被邀請出來,除了在電視上教人做菜,同時配合出版華麗版的食譜書。另外,不少觀眾曾在烹飪節目上欣賞過蔡季芳老師靈活俐落的巧手,其精湛的廚藝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蔡老師不但於廣播電台主講烹飪食譜,並在電視台中示範烹飪教學。她曾出版過《10分鐘上菜》、《做孩子愛吃的菜》、《家庭速配餐》等食譜書,名氣十分響亮。不僅如此,以往未被注意的各地小吃,如今也躍上食譜書,由專家教你如何製作好吃的小吃。

在出版業並不是很好的今天,為什麼食譜書受的影響較小?呈現較好的一面,相信這不少讀者感興的事。根據出版業分析,目前食譜書無論內容、圖片、編排、紙張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很自然吸引讀者的注意;其次,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大家不只注重吃,也講究吃的藝術、健康,食譜書在這方面滿足不少人的需求,久而久之,養成一批專門蒐集食譜書的愛好者。這些食譜書蒐藏者蒐集各種不同版本的食譜書,為食譜書的市場增添不少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