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4.11.22 語音朗讀 2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印度17日成功測試一款國產遠程極音速飛彈,躋身少數擁有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圖/取自X@Rajnath Singh烏克蘭19日首次動用美國提供的ATACMS遠程飛彈攻擊俄羅斯本土,升高俄烏戰爭情勢。圖/美聯社美國16日派出大型航班遣返非法中國大陸移民。圖為搭車前往哥斯大黎加準備偷渡到美國的大陸民眾。圖/美聯社美國總統拜登(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6日在秘魯利馬亞太經合會場邊會面。圖/新華社25個國家20日在COP29上承諾,不再新建未採取減排措施的燃煤發電廠。圖為南京一座燃煤電廠。圖/美聯社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去年收入1.5兆元。圖為德國拉普沙根一個太陽能發電場。圖/美聯社歷時逾9年建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全線完工。圖為永清聯絡壓氣站的工作人員在廠區內巡檢。圖/新華社美國總統拜登(中)、日本首相石破茂(右1)南韓總統尹錫悅(左1),15日舉行三方峰會。圖/法新社 整理/林育辰11/15秘魯美日韓高峰會聲明 反對在南海脅迫性行動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南韓總統尹錫悅,15日在秘魯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場邊舉行3方高峰會,會後聯合聲明指出:「我們強烈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印太海域現狀的企圖,反對南海非法海洋權利聲索,更堅決反對在南海危險使用海警船與海上民兵船舶,以及採取脅迫性行動。」涉台部分,3位領袖表明「我們意識到台海和平穩定是印太安全繁榮不可或缺要素,對台灣基本立場沒變,並呼籲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11/15亞塞拜然25國承諾 不新建未減排燃煤電廠25個國家20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上承諾,不再新建未採取減排措施的燃煤發電廠,以加速汰除極易造成汙染的化石燃料,加入這項自願性承諾的有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和主要煤炭生產國澳洲等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不過聯合國副祕書長李軍華15日指出,去年全球能源消費再度成長2%,幅度高於10年平均,達到800萬兆焦耳(EJ),化石燃料消費總量創下新高,達1000萬焦耳。11/16秘魯習近平、拜登會談 聚焦台海和平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16日在秘魯首都利馬會談,習近平表示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與發展權利是中方4條紅線,不容挑戰,更呼籲美方認清賴清德總統和民進黨當局的台獨本性,藉此宣示其「反獨促統」立場。拜登則重申,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台海和平穩定符合全球利益,並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以《台灣關係法》、3項聯合公報及6項保證為指引,期待兩岸分歧以和平方式解決。11/17印度成功測試極音速飛彈 躋身精英國家政府17日在聲明中表示,已經成功測試一款國產遠程極音速飛彈,飛行數據證實終端操作成功,並以高準確度擊中目標;此飛彈是由國防研究暨發展組織與業界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目標在為武裝部隊配置射程超過1500公里的有效載荷飛彈。全球僅少數國家有能力研發極音速武器。印度國防部長辛赫表示,這次測試代表印度在軍事發展上達到關鍵里程碑,印度因此躋身少數擁有這項先進技術的精英國家之列。11/18美國川普證實 動用軍隊遣返非法移民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18日在自創社群媒體「真實社群」寫道,為了落實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的計畫,明年上任後打算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以某種形式動用美國軍事資產,列為優先遣返的對象包括法院已經發下驅逐令的無證移民、有犯罪紀錄的無證移民,以及無證中國大陸役齡男子。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同日表示,美國國土安全部16日透過移民暨海關執法局派出大型遣返航班,將沒有留美法律依據的陸籍人員遣返回國。11/18大陸輸氣量最大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完工國家管網集團18日宣布,歷時逾9年建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全線完工,進入投產前準備階段,預計今年底前可以全線貫通,未來每年將可滿足1.3億戶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氣需求,可降低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過度依賴,同時減少燃煤造成的空汙。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計畫始於2012年,設計輸量為每年380億立方公尺,全長超過8000公里,是目前全球輸氣量最大、距離最長,也是中國大陸重要的能源通道。11/19俄羅斯美援烏飛彈解禁 普亭修改核原則在美國總統拜登首度同意烏軍使用美製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後,俄羅斯總統普亭19日簽署更新版「核理論」(核準則)並指出,俄國若遭受由核武國家支持的傳統(非核武)飛彈襲擊,就可能考慮動用核武,非核武國家在核武國家參與下對俄國的侵略,也將被俄國視為對方的聯合攻擊。烏克蘭19日首次朝俄國西部邊境布揚斯克州的軍事設施,發射ATACMS長程飛彈,使烏國的盟友和俄國相互指責對方讓戰事急劇升級。11/19比利時歐盟碳排放交易 去年收入1.5兆元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19日發布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2023年度統計數據,去年收入436億歐元(約新台幣1.5兆元),平均拍賣碳價每噸83.6歐元,帶來碳排放年減16.5%的效益,ETS在歐盟27國及冰島、挪威、列支敦士登運作,2020年起與瑞士碳市場連結交易。自2005年歐盟ETS啟動以來,累計碳排放憑證拍賣收入已超過2000億歐元(約新台幣6.8兆元),歐盟碳交易為全球最成熟市場,價格變化成為國際觀察指標。 前一篇文章 川普擬在白宮設職位 管理加密貨幣 下一篇文章 冰島火山噴發 冰火交融超壯觀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5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6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韓國民力量黨金文洙 參選總統斯里蘭卡巴士墜崖 21死剛停火就破功 印巴互控違反協議法國康城慶千年 歌劇遊行吸睛波蘭鹽礦地下城 遊客驚豔習出席俄閱兵 期待俄烏達公平協議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