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安置兒少占總體兒少的人數比率卻呈逐年升高,一路從2019年的千分之1.31,上升至去年的千分之1.35,共4590名幼兒被安置,主因為雙親因藥毒癮、酗酒、精神疾病,而無力照顧孩子。
衛福部社家署兒少組長林資芮表示,大部分遭安置的兒少為家暴受虐兒,其次為家屬無力照顧,這反映出社會快速變遷下,愈來愈多家庭的支持功能變弱,無法照顧孩童。
安置目的 助孩子回原生家庭
安置兒少年齡,以12歲至未滿18歲為多,占35.29%,其次為6歲至未滿12歲,占31.01%。兒少安置選項包括親屬照顧,居家托育、寄養家庭、團體家庭,統計顯示,親屬安置、團體家庭、機構安置兒少年齡較大,寄養安置及居家托育安置兒少的年齡較小。
林資芮指出,目前安置兒少以機構為主,占比超過5成,近年朝向寄養家庭、團體家園等方向發展,但寄養家庭照顧者年紀偏大,體力難以負荷,且安置兒童照顧工作愈來愈複雜。
林資芮表示,近年來,衛福部增加社會安全網、家外安置資源等預算,提高團體家庭資源,希望讓更多安置兒少能住進寄養家庭、團體家園。
她說,不論以何種資源安置兒少,最終目的為協助孩子返回原生家庭,縣市政府應積極重建家庭功能,幫助安置兒少修復家庭關係,協助成年兒少自立生活。
專責兒醫媒合平台 下月上線
此外,衛福部去年11月將新生兒全面納入專責醫師制度,希望每名3歲以下幼童在發展黃金階段,都有1位專門的醫師提供照顧,包含預防保健、疫苗注射等。實施迄今,僅5成寶寶納入照顧網,為此,國衛院「幼兒專責醫師媒合平台」將於12月2日上線,家長從孕期就可線上申請。
今年兒虐剴剴案過後,不只社工遭到獵巫,也讓兒科醫師憂心,醞釀退出專責醫師。衛福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2000多名兒科醫師加入專責醫師。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已有5成幼童納入此照顧網,希望盡快達到8成目標。
衛福部將於下個月推出媒合平台,希望家長選擇可近性高的兒科醫師。國家衛生研究院優化兒童醫療照顧計畫協調管理中心醫師陳美惠表示,家長從孕期就可線上申請,即使搬家或是有其他因素想替換專責醫師,均可協助媒合。
衛福部正執行第1期「優化兒童醫療照顧計畫」,除了專責醫師,還包含周產期照護、全齡兒童重症轉運團隊、兒童困難診斷疾病平台,以及兒科醫師留任獎勵等。林靜儀表示,未來4年將推出第2期計畫,投入經費1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