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氣溫明顯降低,不過民眾衣服還沒全部換季,有些年輕族群仍是短褲短袖出門。國泰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提醒,秋冬氣溫劇烈變化,正是心血管疾病最易發生的季節,低溫加上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血壓上升。如果一陣痛意來襲,胸口感覺像被一顆大石頭壓住,小心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
張釗監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呼吸喘、冒冷汗。而發作時的胸痛,也會因「輻射性疼痛」擴散延伸到肩膀、手臂、背部、喉嚨、下巴、牙齦等部位,一般人常忽略牙痛、喉嚨痛、腋下痛等症狀,難以確切指出疼痛位置。另外,不適症狀也會以痠、麻來表現。
心肌梗塞的風險族群中,高齡長輩占最大比例,也常見於45歲男性、55歲女性的中高年齡層。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現代人的飲食普遍高油、高糖、高鈉,年輕族群也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張釗監說,身強體健的人不要以為自己是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壓力、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都會對心臟造成嚴重影響。
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的疼痛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可達15∼30分鐘;如果痛到冒冷汗,已經是相當危急的警訊。如果是曾罹患心肌梗塞的病人,應立即服用醫師開立的「硝化甘油」,如果服用2次仍未獲得改善應立即就醫。
若是第1次發生心肌梗塞,無論是否確定,都應立即撥打119求救,且避免自行開車前往醫院,以免錯過黃金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