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活動人士在英國倫敦代表性的塔橋上投射強而有力的信息,敦促世界領導人加緊行動「絕對不能失敗」。圖/美聯社
COP29今年會議的重要討論議題包括氣候融資、能源(含氫能)、數位化與氣候行動、人類發展和健康等。圖為11月9日,不少民眾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COP29會場外行走。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今天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登場,預計會期持續至11月22日。本次會議聚集各國政府代表,重點議題放在如何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氣候行動資金,以及淘汰化石燃料的具體時程。COP29已被稱為「融資締約方會議」(the finance COP),因為擴大氣候融資被視為本屆會議的重中之重。
今年會議的重要討論議題包括:氣候融資、能源(含氫能)、數位化與氣候行動、人類發展和健康、減少有機廢棄物的甲烷排放、自然與生物多樣性、海洋與沿海地區,以及呼籲各國對都市韌性、旅遊業與水資源採取行動。去年COP28會議達成「轉型脫離所有化石燃料」的承諾,能否有進一步的發展仍有待觀察。
然而,會議剛開始,壞消息已傳來。最新的排放差距報告顯示,若按目前各國努力的程度,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恐將上升超過3℃,遠高於《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目標。目前世界平均氣溫升高了1.3℃,就已引發了許多災難性降雨、熱浪和海平面上升。此一消息再度為與會各方敲響警鐘,必須加快行動以避免災難性後果。
氣候金融是今年氣候峰會的最大焦點。在2009年COP15,已開發國家承諾2020年前每年為發展中國家募集至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氣候基金;2022年終於達標募集到1159億美元(約新台幣3.7兆元),但距聯合國預估2030年前每年至少需2.4兆美元(約新台幣77兆元)的融資金額仍有巨大落差。各國將協商制定新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及相關執行細則,這也讓COP29被稱為「融資締約方會議」。
COP29也是敦促各國根據《巴黎氣候協定》更新國家氣候行動計畫的關鍵時刻,在明年2月前提交的「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中展現減碳雄心,同時要提出國家調適計畫(NAP)。COP29也將關注綠色能源,共同承諾2030年前全球儲能容量提高為2022年水準的6倍,達到1500百萬瓩(GW),以及擴大投資電網。
川普風暴來襲 全球氣候外交承壓
法新社報導,川普贏得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意味一個「氣候變遷否定論」人士將重回白宮,有可能會動手撤銷他前任的各項綠色政策,並危及全球在遏制人為暖化上的努力,削弱了美國談判代表團隊在這場峰會的影響力。
川普曾於第一任期退出具里程碑意義的《巴黎氣候協定》,繼任的拜登總統雖簽署行政命令重返,但川普已放話將再次退出。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主任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om)指出,美國退出氣候外交,可能會讓中國大陸、印度等碳排大國找到理由延後其國內的減碳計畫,對全球遏制氣候變遷的努力構成威脅。
台灣設戰情中心 線上參與COP29
我國方面,台灣雖無法出席卻不缺席,為即時掌握COP29國際氣候會議進展,環境部設立「COP29戰情中心」,邀請相關人員在COP現場進行直播連線,每日中午同步追蹤會議進程。
COP29戰情中心關注8大重點,分別是元首談話、各國新承諾進度、新倡議、每日主題進展與重要會議、巴黎協定公約進展、NGO倡議、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重要組織活動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