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如果讀經是為了度眾生,怎麼會為了讀經而不願意度眾生?」一次周會,一年級的學生有了這樣的反省,我很讚歎他生起了菩薩的覺悟力,消解心中總覺得功課做不完的矛盾。於是他明瞭修行人真正的作業不在經本,而在眾生;我也時時在心中反思,如何入人間佛教的聖道之流?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常住慈悲開牌佛學院去參加並發表僧伽教育。我在心中憶念我的師父星雲大師,他作為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的主要發起人,帶動起世界佛教交流、團結。當時有師父上人走在我的前面,我只要尾隨在後;而今我如何承擔、演繹師父的僧伽教育?
從接到邀請函到遞交論文,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自問,在師父上人對弟子們的教育中,印象最深的是「佛光人是先入世後出世」。這一個理念和倡議清修的傳統佛教並不吻合,也恰恰成了人間佛教最大的突破;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更常出現衝突激盪,於是決定選擇「出世與入世」的分論壇。
最初我胸有成竹,感覺到一代大師的理念,我只管好好說,必定會帶給很多人受益大師的思想。結果反覆斟酌中,發現最難的就是把偉大的思想說清楚。幾次想要放棄,怕把理念說壞了,那種修行未到、不能揣摩聖意的卑劣感,一直在心中生起。
幸好幾位師兄長護航,有人不斷幫我監督脈絡、有人幫我提供珍貴史料,才知道大家心中都有這樣的決心,把星雲大師的想法傳遞給更多人了解。到了論壇現場,有保和尚做人間佛教主題論述、十二位佛光山的法師,分述法脈傳承、藝術文化、大學教育、道場共修、國際開展、辭典翻譯、僧伽教育,都圍繞著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對啊!就是這樣!」
大師給我們的入世教育是一種「以眾為我,弘法利生的承擔與使命」,出世的精神則是不貪不求,不計較、執著,於是前者慈悲、後者無我,正是人間佛教的菩薩道思想。原來我也不是我,只管將心中承擔的使命感提煉上來,便是人間佛教最好的論述。「亦入世亦出世」的中道義,大師老早幫我們爬梳清楚了,明白那一刻,直感歡喜。
星雲大師創辦僧伽教育六十周年,十一月十六日要辦展覽了,這是一場六千名學生、六百名教師、數千位功德主共成的人間盛會,好多佛學院學長,紛紛提供珍貴的照片、文章,最初的師長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依空法師一起來支持指導。
如常法師一年來不厭其煩地帶著師生討論、開會,其團隊有泉法師帶著義工菩薩日夜趕工;而我們永遠有心保和尚最多的笑顏鼓勵、有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鼎力支持,有佛學院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努力修行,走上聖道之流。
感謝我在佛光山,有大眾,還有一直都在的老師——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