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光道場三皈五戒 佛子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人間社記者林素汶、蘇簡笑怡香港報導 |2024.11.06
509觀看次
字級
小菩薩善根深厚,小小年紀就懂得為自己確立人生方向。圖/人間社記者陳佩英
慧寬法師為佛子甘露灌頂。 圖/人間社記者周冠球
香港佛光道場3日舉行「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禮請佛光山南京天隆寺副住持慧寬法師(前排中)主法證盟。住持永富法師(前排左11)率眾法師與全體佛子大合照。圖/人間社記者周冠球

【人間社記者林素汶、蘇簡笑怡香港報導】佛、法、僧三寶是佛教信仰的核心,香港佛光道場三日舉行「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禮請佛光山南京天隆寺副住持慧寬法師主法證盟。發心求受三皈五戒的三百零五位佛子,來自中國大陸、澳門、德國及香港等地,年齡從七歲至八十九歲不等。

典禮前,佛光山港澳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指導佛子們觀想佛陀聖像、調息呼吸,讓心保持清淨安穩,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祈願文,及如法如儀進行皈依宣誓和納受戒體。

慧寬法師開示,成為正信佛弟子是人生新的里程,引用大師教導「佛如光、法如水、僧如田」,說明皈依三寶的殊勝功德和利益。皈依最終的目標是皈依「自性三寶」,直下承擔「我是佛」。「自性三寶」就是已經具有佛的覺性、心中有法水洗滌煩惱、親近僧團,內心保持明淨。道場是提升修行的好地方,法師勉勵佛子要常回道場聽經聞法、參加活動和法會修持,加入義工服務,增強自己的功力。

受持皈戒  

實踐佛法義理

永富法師叮嚀佛子要提起皈依、受戒的信願力,堅定生命向善的方向。外境無論是順緣或逆緣,本質上都是空性,都是體悟中道的修行因緣。常住授予皈依法名,喻意佛菩薩的加持,也包含了大師對在家弟子的期望;法師鼓勵佛子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報讀道場各級別的佛學課程,多聞薰習,加強對佛法的理解。

典禮圓滿,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長黃勤道表示,自己終於滿願,在卸任前受持五戒;他感恩永富法師細心留意到他參加法會都只穿海青,提示要把握受戒的因緣;慧寬法師的開示讓他增加信心持戒。

道場「人間佛教文化文憑」課程學員劉嬌與好朋友施小梅一同求受五戒,緣於她感到佛法義理在生活上很受用,決定進一步受戒以規範身心,加強力量調伏習氣,成為更好的人。

中醫師林靜怡博士與同修趙崇業一起皈依受戒,建立佛化家庭。倆人很歡喜,感恩道場給予因緣成就。她表示典禮非常莊嚴,從此人生有了依靠,內心感到踏實和舒坦。

經營生命  

開啟修道生活

劉超表示,六年前開始研讀佛教經典,對佛教哲理深感興趣,明白到經營生命要努力去除貪瞋痴、勤學戒定慧。如今因緣具足,成為佛教徒,往後會常提醒自己是修行人,樹立佛教徒應有的形象。

鄭一葦於疫情期間開始探索人生的意義,感覺佛法如大海般浩瀚。當得知道場舉辦三皈五戒典禮,決心從德國專程來港參加。過去參訪佛光山多個道場,曾看到大師的坐像,也拜讀大師的著作,在典禮中聽到大師宣讀祈願文的聲音,如慈父般殷切叮嚀,令他動容。

盧華超是數據科學家,今年四月參訪佛光山,見識到人間佛教的真善美,由此開啟人生新方向。回港後立即報讀道場佛學院課程。是日與幾百人一起受戒,令他感到有源源不絕的力量在加持,喜悅之情難以言喻。慧寬法師指出受戒最重要是發心,而不是拘泥於表面規矩,讓他明白受戒的真正意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