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大選倒數計時,無論開票結果為何,這場競選不像民主黨人預期得順利。在期中選舉後,許多人預期共和黨的川普完了,如今卻並非如此。《紐約時報》二日從美國政壇大氣候分析,明確指出,若共和黨候選人不是訟案纏身且風評不佳的川普,民主黨可能選得更辛苦。
紐時說,為什麼川普如此具有競爭力?最簡單的答案是,民主黨在此次選舉中面臨逆風,美國政治環境不利於民主黨。
在紐時及錫耶納學院十月下旬的民調中,只有百分之四十的選民,認可現任總統拜登的表現,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的選民,表示美國正在正確的方向前進。過去沒有哪個政黨能在如此多美國人對國家或對總統不滿的情況下,還能保住白宮寶座。
二○○八年來,民主黨和自由主義一直主導美國政治。川普二○一六年的當選,並未阻止自由派能量的湧現,反而還加速了這股力量。
但就在過去幾年,這些自由主義能量似乎突然消失了。針對新冠限制的反彈與覺醒,左派逐漸成為主流,甚至分裂了自由派機構。與此同時,疫後的諸多問題都讓自由主義受創。通貨膨脹和高利率,可歸咎於政府的高支出刺激了過度需求;移民激增可歸咎於政府鬆懈的邊境政策。
在一個又一個議題上,民主黨人的回應是向右轉。最明顯的是,賀錦麗從她在二○一九年時所採取的多項立場上退讓,民主黨人不再強調他們幾年前才滿懷信心宣揚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