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的準備

文/周盈君 |2024.10.28
348觀看次
字級

文/周盈君

我拿起手機,滑向副刊,但讀不下去,往常會帶書籍陪母親候診,例行性的回診領藥,身體多無大礙;但這回看的是注入顯影劑後的胸腔報告,令人難安,我起身上了幾回廁所,坐不住時則在嘈雜的過道上來回走動。

終於輪到母親,一進診間,醫師打開攝影圖檔仔細檢索病灶。那是靠近左肺頂端的朦朧糊狀,內裡的果核兀自成熟,彷彿叛亂的軍團悄然形成,盤算著侵城掠地。因呼吸時,肺部持續擴張與收縮,若以穿刺取液、採樣化檢,恐怕傷及大動脈,然而憑藉判讀,醫師直言雲塊惡性的機率為六成,良性僅有四成,「如果你們願意,現在就可以動刀,即使化驗結果為惡性,後續也不需化療」、「半年後處置也可以,但如果確定為惡性,它就是第一期肺癌。」

聽見宣判,只覺身體微微震顫,我抑制淚水、穩住情緒,不願讓母親發現我的慌張與悲傷。

然而切除後的肺部功能是否影響運動,我仍有疑慮,至少不能剝奪母親散步的日常,醫生大概見我們神情驚惶,便語帶輕鬆地說: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肺部動了兩次手術,現在依然可以游泳;還有位老婦人才做完手術半小時,就已能吃完一碗泡麵,還嫌不好吃。現在的醫療技術發達,用微創的方式,休養四五天就可以出院了。我們擔憂地詢問許多,醫師總是從容以對。

「你們決定如何?」

母親先是回答:我會害怕。我訝然。她歷經生產的苦痛,看盡人生的璀璨荒蕪,我以為她會無畏無懼,但她的第一句話竟是我會害怕。我靠向母親,輕拍她的背安撫她,近三個月即使努力進食,她的體重仍驟降,身軀更顯瘦弱、聲音漂浮。

離開診間,我表達希望母親能接受動刀,然而我們為他人做決定時總能堅定明快,立場相反時卻躊躇不決。我打電話給妹妹,盼她勸說,母親說醫院吵雜,耳朵狼狽,回家再說吧。

那陣子,深夜成了我思緒的流放地,睡眠搖盪,煩惱糾結成團,以雲霧之姿朝我聚攏,我夢見它們鑽入胸腔,定居下來,成為動向不明的恐怖分子。天亮,稍釋重負,但心思依舊徘徊,擔憂母親年老動刀,身痛心苦,雖說此時更該心靜不亂,然而練就心不苦的修養,畢竟極難。

在家人的支持下,我陪母親再返醫院預約手術,我們候診時閒聊,她突然轉頭對我說,希望你的毛玻璃能夠消失,這種苦,我代你受就好了。我說下個月的檢查,我不抱任何希望。倘若我曾熱衷城市漫遊、晨跑,堆壘成對肺部的傷害,那麼也只好默然承受無可避免的災殃;或者根本也非這些原因,而只是盲眼的命運以指尖掐捏你,或奧林帕斯山醉酒的眾神不慎將酒汁在你的衣著上灑成病漬,那麼受擺布的我又能說些什麼。

最終我們沉默不語,或許有些事宜於說出口,有些則連言語也承擔不起,它們隱成心事的波瀾。

前陣子朋友分享民生社區一處咖啡店外的叢花照片,回想她健康的時候,喜歡踩著輕巧的步伐,賞玩生活的美好,剎那感到那個平時的她又回來了,幾日後她如常推薦影集給我,我為她的日常在斷裂後重又接起感到欣慰。曾問她需要什麼補給品,「我給妳寄過去好嗎?」她說:「我已無欲。」「要不要去探望妳?」「化療後身體無力,等我治療到一個階段再說吧。」她曾告訴我健康應當凌駕任何的美,凌駕生活中愛欲的追逐與乞討。

半年前得知她罹癌時,我始終不願相信噩耗降臨,走在夜晚的街道思索,渴望釐清病苦起因,是因為欲望生子服用過多的補給品而有如此,或者食肉,還是前陣子投資失利造成心靈擦傷,釀成身體風暴?

除了緩行的機車,街道上幾無人煙,遠處一間麵包店忠誠亮著燈光,不如進去買些甜的吧,暫時安頓心底的害怕,慢慢走回家,蛋糕含在嘴中,輕淺的香草味在舌齒散開,卻仍然無法削減我對人生的惶惑。

祈禱時我也問過菩薩,母親一生慈悲,為什麼有此遭遇?菩薩低眉、端坐、慈祥的面孔,接納我的疑惑,但未曾回應我。也許祂說生老病死無能避免,也許祂說無常難測、珍惜生命。我用眼淚抵銷祂的不語,消解祂的沉默,但也許我要的只是傾聽,並非執著索取合理的解答,只求祂解下我煩憂的重軛,

母親心緒平靜後曾對我說:「人哪有不死的,不在病床上拖泥帶水,醫療過程中不讓肉身飽受折磨就好。」我心想,我們什麼時候已經活到得直面生死?還記得青春無憂只是昨日的事啊。然而無常不也叩門問候,如同罹癌的朋友,她熱愛自然,自植花卉,當她治療入院而短暫出院時,乍見淡粉色的牡丹兀自綻放,她說賞不到春季百花齊放的美了,但家中陽台的這株還願賞光。我心繫她,想北上探望,但她大概怕我見到憔悴、羸弱、掉髮的模樣而婉拒,她曾是美麗動人的,雙眼是江南明媚的春光,是初雪的閃動,而今如此。

曾經,在我生命低潮時,她邀約我赴其家,只以親手料理的美味款待我,披薩、魚肉、江浙菜餚,席間,沒特別詢問事情原委,也沒道出任何安慰,飯後她親手泡茶煮咖啡,大夥閒話、輕鬆自在。有回啜飲她泡的福建白茶,涓滴入喉,感受山海妙甜與甘苦都收進茶盅。茶壺、杯、聞香瓶一應俱全。小小公寓有江南氣息,她確實是江南人,把隔海的生活與品味帶到了喧囂的城市,自成寧謐安適的居宅。然而這人,竟然罹病?那些夜晚我以失眠問蒼天,星月初升,只聞萬籟嘆息。

一小時後,看診的燈號仍是零,後來手機聲響,帶來醫生感冒請假,取消約診的消息。隔兩天再赴醫院,我們從下午三點多等到晚間八點才入診間,他著一身藍衣,略咳,眼神疲憊,卻仍詳細回答我們術前的準備,他答應我們將手術排在第一台刀,讓我們安心。

此前,我和父母在家裡翻看農民曆,書上說七月與八月各只一日適合醫病,而七月那天正是觀音菩薩成道日,我心底默禱,若觀音聞聲救苦,就讓醫師在這天為母親動刀吧。

離開診間,已近晚間九點,我和母親竟談論起醫師,我暗自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一樣極具耐性的人,母親則說,他的病還沒痊癒就繼續看診,真辛苦。回望診號,還有十多位病患……

我們回到家,立刻就接到妹妹打來關心的電話,將一切安頓後躺臥休息。時間以同等的速度行軍,然而我們對生命有了不同的解讀,也許早該如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