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余濟美「有毒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機理的研究」,解決了空氣、飲用水淨化難題,獲得二○○五年度中國大陸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余濟美的發明已授權予一家香港環保公司生產,產品包括家居濾水器,空氣淨化器和汽車廢氣過濾系統等。
余濟美合成了一種含二氧化鈦的溶膠液體催化劑,把它塗抹於不同物料表面,在經可見光或太陽光照射下,便能分解水或空氣中的鹵代物、二惡英、農藥、染料等有機污染物,甚至可氧化細菌。這一發明突破了以往只能在紫外光下才發揮作用的技術限制,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余濟美表示,二氧化鈦可在常溫底下,再加上光的輔助,便可把有毒的二惡英等物質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等無害物質。但二氧化鈦在常溫下是固體狀,使用起來十分不方便。
為了解決這應用上的困難,他想到採用溶膠凝膠的薄膜技術,把二氧化鈦鍍在其他物質表面,如玻璃和塑膠等。在陽光的照射下,任何經過的水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都會被降解。
採用這種薄膜技術,一來可以解決上述淨化水和空氣所遇的問題,二來有利於大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