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 慈惠法師口述】師父是編輯高手 學習獲益豐碩

記錄/蔡孟樺 |2024.10.20
357觀看次
字級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記錄/蔡孟樺

師父很擅長編書、編刊物,在編務上全部都是他一手策畫,包括行距、字體、天地格,都必須講究。尤其書籍封面的設計,在這方面,師父可能比專業的還內行,講究用最少的資金做最完美的事,比如「每月印經」,一年用同一種圖案,每月只需要換個顏色,就不用另外再花錢設計或購買圖樣,這樣既有系列叢書的視覺整體性,也可以節省很多經費。

莊法師等於是總經理、總管,負責印書事務的洽談及對外的行銷。有關書籍要交給誰印、怎麼印、印刷價錢如何、紙張怎麼買、印出來怎麼銷售等,這工作需要耐煩細心,還要有精準的眼光,確實不簡單哪!

對於《覺世》旬刊的編輯,師父的技術也非常高明。他每期都先做一個樣張出來給印刷廠排版的人,還會註明:版面第一標題是多少字、用什麼字體、字的大小是幾號字;每一則新聞要分幾段,每一段多少字,字體與字級如何搭配;每張照片該放置於版面的什麼位置等,他都算得清楚精確。還有新聞與文章的分量,什麼文章該放在哪一個欄位,重要的是搭配起來還要有版面的協調與美感。

整個版面大樣排列下來,跟文稿一起拿給印刷廠,幾乎沒有一點差錯,既能準時交稿,不會「開天窗」;版面也不會缺少一塊,更不曾有字數過多塞不進版面的問題。前置作業經過師父如此精心的設計,當然,手中拿到剛印製出來熱騰騰的《覺世》,感覺真美好,那種成就感很難形容。

師父接掌《覺世》旬刊後,經常要撰寫很多文章發表在刊物上面。《覺世》旬刊的新聞,在那種沒有電話、沒有傳真機的時代,我們還能夠抓到這麼多的新聞,是真不容易。

我到三重佛教文化服務處時,是負責《覺世》旬刊的文稿。師父每十天從宜蘭上台北來指導一次,也就是稿子要排版之前先來審稿。若逢宜蘭事忙,沒空到台北,就由我自行發稿。

師父邀稿或請全省各地記者撰寫新聞稿,幾乎所有收到的新聞稿都要改寫,因為新聞有新聞的格式,大家交來的不一定按格式寫。師父要我負責改寫新聞稿,等稿件準備齊全,師父就開始一面編輯,一面潤飾文字,等全版編輯完成,便立即送到印刷廠印製大樣。

《覺世》為心 廣結文字緣

《覺世》旬刊的「旬」,就是指十天出版一次。這個刊物的「新聞性」就很重要,而排版時間又很緊湊,今天剛送廠,明天、最慢後天就要出版了。如果遇到重大新聞,還得臨時「抽版」更換稿件。每次一大早我們就要出發去印刷廠,等排版完成、樣張印出就開始校對。

當時是鉛字印刷的時代,每一個文字都是現場一一排列上去的,因此每個印刷廠都需要「揀字」高手,一個熟練的揀字員,通常可以快好幾倍的速度完成一個版面。印刷廠就可繼續排第二個版、第三個版……,我們共有四個版,每一次校對完成,印刷廠派人馬上修改。每一個版面要校對三次,四個版各三校,所以從早上開始校對到定稿,總共要校稿十二次,每一次去就要花上一整天。

連續幾年看了那麼多文稿,也養成我對文字的敏感度,哪一個字錯了,現場立即修訂,到了晚上都「完稿」了才上機器印製。第二天早上印好了,我們就開始手工摺疊、裝上信封,郵寄發行出去。

我跟莊法師總是一大早天沒亮,就到印刷廠,埋頭工作到很晚才回來。我們通常只帶個麵包充飢,沒有到外面吃,可是並不會覺得辛苦。回想起來,那是一種內心「聖能量」所發揮出來的使命感吧!(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