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明日黃花

文/高宇平  |2024.10.17
815觀看次
字級
圖/泱汀

文/高宇平 

黃花指的是菊花,明日的菊花是什麼意思?如果有明日黃花,是否也有昨日黃花?其實這句成語和重陽節有關,在重陽節時,宋朝著名的詩人蘇軾曾寫下一首與友人賞菊的感懷詩,而這首詩便是這成語的典故。

相傳重陽節的由來是在東漢時期,有名叫桓景的汝南人追隨仙人費長房學習道術。有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海南會有大災難降臨,瘟神將會降世,你應該要回去幫助人們消災解難。」待到九月九日時,桓景帶著百姓們一同登山避禍,桓景把茱萸分給大家佩帶,瘟神便不敢近身;同時也將菊花酒給大家飲用,能強身健體,避免染疫。後來,桓景便降伏了瘟神,百姓們便把此故事流傳至今,九月九日重陽節時,也就有了登高喝菊花酒,佩帶茱萸的習俗。

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寫下自己一人獨在異鄉,在重陽節時懷念家鄉親朋的況景。

宋朝詩人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這首詩是與王鞏一同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時所做,在最後的兩句詩裡:「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指的是與友人相逢一同賞菊的快意,但若等到明日後,菊花漸枯、蝶兒也將會發愁,便也就沒有趣味了。這句詩同時也表達了蘇軾當時在政治環境下的感歎,因此明日黃花,也就比喻著過時的事物。

既然如此,那有沒有昨日黃花的說法?實際上是沒有的,但現代人多有誤用,錯把昨日當明日,雖然差一詞,但追本溯源可全然不同。明日黃花,代表著過去的美好,重陽節過後,菊花或許依然盛開,但已經過了最絢麗的時期;許多過去的榮耀與成就,當時過境遷後,就變成明日黃花了。

明日黃花,也能用來形容事物已經過了時效性,再看或再做已沒有價值。「明日黃花蝶也愁。」在時代的洪流裡,有些事錯過了,就不再回來了!賞黃花今天最好不過了,明天再看便不再有看頭。有首歌名叫〈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當明日來臨,世界或許沒變,但年少時的衝動與悸動已然過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