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4日出爐,頒給土耳其裔美國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學者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美國籍學者強生(Simon Johnson)及英國籍學者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表彰他們研究對社會制度如何成形、對於經濟繁榮有何影響的貢獻,為國家富庶或貧窮的原因提供新見解。艾塞默魯和強生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賓森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土裔艾塞默魯 奪獎大熱門
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透露3人獲得殊榮的原因,是因為展示了社會制度對國家繁榮的重要性。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斯文森表示,「縮減各國之間的所得差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挑戰之一。這3位得主證明社會體制在達成這項目標上的重要性」。
3位學者深入探討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制度對國家和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影響。根據他們的研究,健全制度是推動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反之,若制度設計不良,恐會阻礙國家發展,造成貧富不均。
強生 曾任多學術、政策職位
據悉,土耳其裔、美籍的艾塞默魯著有《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一書,稍早就被視為奪獎熱門人選。他被認為是支持監管市場經濟的中間主義者,常評論政治問題、貧富差距和許多政策。
MIT史隆管理學院(Ronald A. Kurtz)創業學教授、61歲的英裔美國經濟學家強生,曾擔任過多種學術和政策相關職位,包括杜克大學福卡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
羅賓森 關注潛在政經制度
而來自英國的羅賓森是一位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透過關注導致一些國家繁榮、其他國家陷入衝突的潛在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研究各國的不同之處。羅賓森和艾塞默魯還曾合寫過3本著作,包括上述的著作,以及《獨裁與民主的經濟起源》和《狹窄的走廊:國家、社會與自由的命運》。
年度諾貝爾獎周落幕,每項諾貝爾獎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約3400萬元),最多由3名得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