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均作品〈台北脈動〉,設於捷運北門一號出口廣場。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二○二四年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即日至十一月三日於百年古蹟北門周邊登場,今年以「城事轍跡」為主題,藉由三組地景公共藝術作品,從地圖、聲音、物件等靈感具象過往的歷史記憶,與配合展覽主題的工作坊、走讀導覽等,邀請民眾一起感受台北城歷史與藝術的文化底蘊。
參與藝術家之一的李柏均分享,他的作品〈台北脈動〉為展現歷史場域的變遷,以北門各時期的交通變化為發想,飛動光帶如同北門周遭龐大的車流,代表台北各時期的更迭的動能,串連古蹟北門、機器局街廓等看不見的過往與興建中的未來展望,在變遷中感受台北的脈動。
藝術家廖偉丞及藝術團隊泊人ANKR─陳伯軒、葉誌航考究北門周遭的歷史發展,作品〈遺跡之音〉以當時重要的交通樞紐鐵路為啟發,讓民眾藉由觸摸作品的方式,重現當時台北城建城的街道聲響;藝術家吳芊頤作品〈鑄器賦形〉以多層符號拼貼構圖,融入北門外基地曾作為兵器修理、台北工場的記憶物件符號,將歷史痕跡的留存,畫下物質性的痕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