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7日出爐,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及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共享殊榮,表彰兩人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安布羅斯、魯夫昆分工合作,研究一種一毫米長的秀麗隱桿線蟲,以了解為何、何時細胞會突變,他們從中發現一個新種類的微小核糖核酸分子,即microRNA,在基因調控扮演關鍵角色。
細胞資訊從DNA轉到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過程即「轉錄」,mRNA接著會「轉譯」,讓細胞能夠依據DNA裡的基因資訊生成蛋白質。每種細胞DNA內的資訊皆相同,但肌肉、神經等各種細胞卻能各自發揮不同功能,關鍵即在於基因調控,這能讓每種細胞只選擇和其有關的指令,確保各類細胞表現正確基因。
一旦基因調控失常,可能導致癌症、糖尿病和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大會指出,了解基因調控是數10年的重要目標,評審認為兩人開創性發現揭示基因調控的全新法則,對人類等多細胞生物也具重要意義。
兩人的發現1993年發表於兩篇論文後,一度在學界如石沉大海,被視為只涉及線蟲而與人類無關。魯夫昆後來的研究令學界改觀,如今讓大眾知道,透過microRNA進行的基因調控,在多細胞有機體是普遍現象。
70歲的安布羅斯生於新罕布什爾州,從事獲獎相關研究時隸屬哈佛大學,現為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教授。72歲的魯夫昆生於加州,在麻州綜合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治學,現為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安布羅斯得知獲獎時,直呼「難以置信」,是非常好的消息。魯夫昆則說,凌晨接到諾獎委員會來電很震驚,形容該喜訊為「地震」,他笑說,自己興奮得天還沒亮就在屋外奔跑,狗狗在一旁都看傻了。
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教授赫德斯坦說,microRNA雖還沒有非常明確應用,但了解並知曉其存在是第一步,有很多相關試驗也進行,旨在對抗癌症、心血管和腎臟疾病。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將於8日宣布,9~11日揭曉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14日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