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人工智能(AI)發展一日千里,隨著OpenAI、微軟等科企今年紛紛表示把AI跟網上搜尋服務結合,過去四分之一世紀沒有敵手的谷歌(Google)正面臨重大挑戰。專家指出,谷哥若無法在這場搜尋引擎大戰中勝出,極可能重蹈當年雅虎衰退的老路,全球科網界料將大洗牌。
與谷歌同病相憐的,還有曾不可一世的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正在經歷風雨飄搖,今年第二季虧損十六億美元,並宣布計畫裁員一點五萬名員工。雖然英特爾現有的地位尚可維持,但它在AI領域的落後,極可能導致它在AI時代衰亡。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谷歌取代雅虎,成為搜尋市場龍頭後,不少公司都想挑戰其王者地位,如微軟在二○○九年推出Bing。而谷歌所創的網頁排名(PageRank)演算法極具革命性,其他搜尋器走不出這個框架,也找不到更好的演算法,全部無功而返。
直到近年AI急速冒起,逐漸打破以往框架,AI聊天機械人(chatbot)與網絡搜尋這兩大範疇開始重疊。先是微軟在年初宣布升級搜尋器Bing使用的ChatGPT技術,隨後OpenAI在七月宣布推出名為SearchGPT的AI搜尋工具。與此同時,Perplexity及You.com等新創公司亦不斷改進技術,使得搜尋引擎市場再掀一番大戰。
谷歌當然不敢怠慢,五月時便宣布引入「Google AI概覽」(Google AI Overview),旗下多項服務亦早已引入AI,但因它的搜尋器實在太成功,反而成為開發AI搜尋的絆腳石。
關鍵在於,谷歌轉型至AI搜尋必定會損害原有業務收入,相關搜尋廣告業務去年進帳逾二七○○億美元,佔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入超過九成,使谷歌發展AI搜尋上阻力重重。而谷歌的AI搜尋改革只是「添加式」小修小補,繼續以舊有思惟來設計新產品,未能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八月美國法院裁定谷歌濫用壟斷優勢打擊對手,谷歌預料會上訴,整個法律程序可能歷時數年,但可以肯定的是,相關裁決定必會削弱谷歌地位及在業界的影響力。
屆時蘋果iPhone等很多裝置可能不再把谷歌設為預定搜尋器,法官甚至可能下令谷歌開放部分搜尋數據,讓對手可藉此來改進搜尋引擎。這雖不表示谷歌將會沒落,至少讓這家市值逾兩兆美元的全球搜尋引擎一哥,不再安枕無憂。
至於英特爾,它現在的處境和谷歌很像,最大的根源就在於x八六架構(中央處理器指令集架構)。過去幾年英特爾沒有專注於未來,從未在x八六之外的領域投入過太多研發資源,而是集中在它的「搖錢樹」x八六架構上。
這使得英特爾在PC時代取得極大的成功,也在智慧手機時代維持了現金流,卻因而犧牲技術投資,以致在先進晶片的工藝上,未能達到相當成就。英特爾過度關注業務和財務成果,是造成該公司近期被迫裁員和重組的重要原因。
在AI浪潮席捲下,連谷歌、英特爾這種「大到不會倒」的企業,現在都無法免於衝擊,正印證「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