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野
「你打不開啦,我來剪!」五歲的二寶想嘗試打開零食,我不耐的如是說。此時,我忽然想到幼時的往事。少年時,曾試著想學習削皮、切菜的工夫,母親在旁看著不耐,一把就搶了過去:「我就說了你不會,我來啦,你去旁邊!」
成年之後,她期盼我能學會料理湯水,亦曾多次督促我下廚房,但我因不熟練而慢吞吞的動作,總是不入母親的眼,結局是我什麼也沒學會,出國居住時,還是室友教會我簡易料理。往事歷歷在目,想起成年後變成「生活白痴」的我,花了好大的工夫練習生活中的簡易瑣事,難道,我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變成那樣嗎?
近日,剛下完雨,騎著機車去接兒子,安全椅背溼漉漉的。兒子說不喜歡溼溼的,我順手拿起衛生紙,正準備擦拭,腦中又出現幼時那些畫面。我把衛生紙拿給兒子,說你自己擦擦看。兒子和我童年時一樣,也是慢吞吞的,一張張的,把溼的地方擦乾淨了。一位、兩位、三位家長都載著孩子們離開了,我們還在原地。我說:「沒關係,你慢慢來。」因為我領悟了慢慢來的真諦。
許多時候,我會用母親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母親總是愛自己的孩子,模仿自己母親的方式,八九不離十總能教出像我們一樣的下一代。但獨立思考,反思自己的缺陷,聯想背後的原因,仍啟發了別種教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