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斷食善終」的迷思與再省思(十)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2024.09.22
373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中村仁一醫師《大往生》一書的精華語句與精要理念

我在上周的文章最後一段,引述了中村仁一醫師《大往生》一書中的精華語句,也是我最為欣賞的觀點,就是中村醫師在該書的「前言」中所說的這一句話:「老人家最後應盡任務,就是盡量自然地『死給人看』」。

其實在述說這句話的段落之前,中村醫師先敘述了日本社會的一種普遍情境,(慧開按:台灣的情況也大致相近),就是一般人都有那種「崇尚醫院、崇尚醫師」的觀念,所以只要老人安養中心裡的入住老人,身體狀況有任何變化,家屬就會立即要求要帶老人家去醫院給醫師看,這也是自然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最後會需要像中村醫師這種「街友層級的醫師」(慧開按:中村醫師自嘲之語,請參閱該書頁19〜20)出面,都是在醫院已經宣告放棄之後的情形。所以中村醫師說,只要他不強出頭,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內心就不會產生無謂的糾葛。

以上這一段敘述是說,只要醫院認為老人家還有救,就會想辦法急救到底,也就輪不到中村醫師插手。只有在醫院已經宣告放棄之後,才會找「街友層級」的中村醫師去「善後」,所以只要他不強出頭,默默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一方面內心不會產生「見死不救」的無謂糾葛,另一方面臨終的病人也不會遭受無謂的折磨與摧殘。

也就因為有那樣清楚的認知,在老人安養中心裡服務已經進入第十二年的中村醫師,經歷了非常難得的體驗,那就是他親眼目睹了幾百個案例:直到最後都沒有打點滴,也沒有帶氧氣罩的「自然死」。但如果是在醫院的話,醫師一直到最後都會想方設法要做些什麼處置,因為醫院就是必須要這麼做的地方,所以也沒有「自然死」的情形。

不只是在老人安養中心,就連在家往生的情形也幾乎是一樣,通常也都是因為判定病人「沒救了」,才會從醫療機構接回家,所以也幾乎沒有「自然死」的情形。再說醫師本身,大概也受不了什麼事都不做,就任憑病人這樣就死了吧?但問題是,通常那種醫療急救行為,只會嚴重妨礙老人家的安詳往生。也因此,幾乎所有醫師都不明白什麼是「自然死」,因為不曾見過人們自然死去的模樣,才會主張即使要死,也應借助醫療之手。

其實,「死亡」是一種自然的活動,原本應該進行得寧靜又安詳,卻因為醫療深深參與其中,反而變得悲慘、變得非人性化。或許現實生活裡,最害怕死的其實是醫師,因為不斷親眼目睹悲慘的死。即使是癌症,如果不去動它,其實完全不會痛,也能死得很安詳。中村醫師從以前就一直認為「要死就死於癌症」,而在他親眼見證六、七十例老人家的「癌症自然死」之後,他更是如此確信。

中村醫師認為,尤其是已經結束繁衍任務的老人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癌死」,但若想充分享受「為時已晚的幸福」,就是絕不能接受「癌症篩檢」與「健康檢查」的醫療活動。會有這麼多老人家經常到醫院打卡,一部分是因為醫師同業,不斷恐嚇老人家「必須老得健康」,加上現代社會也施加莫大的壓力,要老人家追求「年輕」與「健康」,這一點不難從健康食品與營養補充劑的龐大商機看出來。

以上這一段話,對一般大眾而言,可能難以接受,因為大家都會認為,「癌症篩檢」與「健康檢查」是最基本的健康保健醫療活動,怎麼可以不做呢?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生命的「時間點」,中村醫師所說的對象,不是所有人,而是「已經結束繁衍任務的老人家」,也就是人生的任務已經「功成身退」了,這當然可以有討論的空間。我認為,如果能活到八十五歲以上,就不要再接受「癌症篩檢」與「健康檢查」了,而是要一心一意積極準備「求往生」!

中村醫師說,老人家難免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情形,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這些不舒服,幾乎都與「老化」有關,並非去看醫師、吃藥後,就能完全治好,所以我們應該要像以前的老人家一樣認清事實,明白上了年紀後就是會這樣。偏偏現在的人不願意承認,這是因為「上了年紀」的關係,還將「老化」視為「疾病」,因為「老化」是一條單行道,等到前面的只有「死亡」,但如果是「疾病」的話,就能期待「恢復健康」。

中村醫師的這段話,說得極為精闢、深刻,因為「老化」和「死亡」都是「不可逆的」單行道,有去無回,所以令人恐懼,而「疾病」是「可逆的」,所以讓人懷抱希望。(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